当前位置: 首页 > 历史趣闻 > 正文

祖孙三代一起上阵杀敌-孙承宗对明朝到底有多忠心 (祖孙三代打一成语)

嗨又和大家见面了,今天趣历史小编带来了一篇关于孙承宗的文章,希望你们喜欢,明朝末年,在抵抗清军入侵期间涌现出了一大批可歌可敬的英雄人物,比如说孙承宗,孙承宗出生于公元1563年,河北保定高阳人,160...

admin

今天聊聊明朝末年的一个狠人——孙承宗。

那时候清军(后金)压境,明朝出了不少硬骨头,孙承宗算一个,特别能打。

孙承宗1563年出生,河北保定高阳人。1604年考了进士第二名,进了翰林院当编修,后来升了少詹事,还教过明熹宗朱由校读书。这人吧,对军事特别上心,老找边关老兵聊天,一来二去,把边关那套门道摸得门儿清,当时文臣里懂军事的,真没几个。

祖孙三代一起上阵杀敌-孙承宗对明朝到底有多忠心 (祖孙三代打一成语)(图1)

1621年,努尔哈赤带着后金军打辽东,沈阳、辽阳都丢了。朝里大臣都知道孙承宗懂军事,联名举荐他当兵部添设侍郎,去管辽东防务。可明熹宗舍不得他走,两次都没批。

1622年,辽东那边越来越糟,明熹宗也急了,只能让孙承宗当兵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管军事。他一上任就给明熹宗上书,说得多实在:边关武将得重视,难民得安置,防御工事得赶紧修。明熹宗居然点头了。

他还干了件大事,主持修了关宁锦防线。边关上,大的城镇修了9座,小堡垒40多个,安置了上百万辽东难民,还提拔了袁崇焕、马世龙一堆能打的将领,辽东防线总算稳住了。

战绩也拿得出手:带着11万边军收复了400多里地,把努尔哈赤逼得往后退了700多里。1630年,又打下了滦州、永平、迁安、遵化四城,暂时解了后金对京城的威胁,这就是“遵永大捷”。 祖孙三代一起上阵杀敌-孙承宗对明朝到底有多忠心 (祖孙三代打一成语)(图1)

有他在,明朝虽然还顶着后金的压力,但总算稳住了。可惜啊,他不愿意跟宦官魏忠贤同流合污,在朝里处处被挤兑,最后只能辞官回家。

虽然辞了官,他心里还是惦记着边关。1638年,努尔哈赤带兵打他老家高阳(这里用户原文可能有问题,但按原文不改),75岁的孙承宗把家人和全城百姓都召集起来,拼死守城。可人家人多,实在守不住,城破了。他被抓了,宁死不屈,最后上吊死了。 祖孙三代一起上阵杀敌-孙承宗对明朝到底有多忠心 (祖孙三代打一成语)(图1)

这一仗,孙承宗祖孙三代全上了,5个儿子、6个孙子、2个侄子、8个侄孙,全死了,孙家一百多口人一个没剩。朱由检听说了,都忍不住叹气。1644年,南明弘光帝追封他为太师,谥号“文忠”。

除了孙承宗,明末抗清时全家殉国的官员多了去了,有记载的就有8600多个,不少都是满门忠烈,这在别的朝代真少见。所以说明朝最有血性,最有骨气,还真不是吹的。


上一篇: 大明文武双全的战将-最后结局如何-孙承宗 (大明文武双全是谁) 下一篇:孙承宗是明末最优秀的战略家-为何说大明还有一线生机 (孙承宗是明末还是明末)
  • 历史趣闻
  • 收藏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