割据于重庆的-大夏国-怎么灭亡的-明朝建立后 (割据于重庆的哪个城市)
公元1368年正月,朱元璋在应天府,今江苏南京市,正式登基称帝,建立了大明王朝,实际上,朱元璋此时并没有统一天下,他占领的地盘也仅限于江淮一带,北面的元朝还占据着元大都,今北京市,等京津冀地区,山西、...
1368年正月,朱元璋在应天府(就是现在的南京)登基称帝,大明王朝就这么开张了。
不过啊,这时候的朱元璋可没完全拿下天下,手里地盘也就江淮一带。北边元朝还占着大都(现在的北京),山西、陕西、甘肃这些河西走廊地方也还在元朝手里,东北、福建、广东、广西呢,要么是元朝的军阀割据,要么是其他农民起义军在折腾。
西南那边,还有个割据蜀地的“大夏国”。这大夏国是元末红巾军将领徐寿辉的部将明玉珍(1329年—1366年)搞起来的。
至正二十年(1360年)夏天,陈友谅杀了徐寿辉自己当皇帝,明玉珍不认他,也不跟他来往,自己先当上了“陇蜀王”。
到了至正二十二年(1362年)三月,明玉珍被刘桢他们拥立当了皇帝,国号就叫“大夏”,打的是恢复汉族王朝的旗号,年号天统,定都在重庆。说起来,重庆这地方在古代还真就只有大夏国当过都城,虽然时间不长。
至正二十六年(1366年)春天,明玉珍病死了,才38岁。太子明升那年才10岁,就接了位,他娘彭氏在帘子后面帮着管事。
洪武元年(1368年)八月,徐达、常遇春带着明军打下了元大都,明升还特地给朱元璋写了封信祝贺。

第二年,朱元璋派了个叫杨璟的官员去招降明升,明升压根不听。杨璟写信劝他,说想当年刘备在蜀地最牛,还有诸葛亮帮忙,结果还是朝不保夕,你看看你现在地盘,南边到不了播州,北边到不了汉中,跟刘备那时候比差远了,就想靠这点地方撑着,能叫聪明吗?还说你要是硬撑着,就像鱼在开水里游,燕子在危房里做窝,祸马上就来了,自己还不知道。杨璟还说等大军一来,现在帮你的人,说不定为了自己活命就跑了,到时候你娘和你孩子怎么办?祸福明摆着,你自己掂量吧。
结果呢,不管杨璟怎么劝,明升和他手下那些文武大臣,就跟没听见似的,死活不降。
洪武四年(1371年)正月,北边差不多平定了,朱元璋下诏要灭掉蜀国。他让中山侯汤和当征西将军,江夏侯周德兴、德庆侯廖永忠当副将,带着京卫和荆襄的水师,从瞿塘峡直奔重庆打巴地。另一路呢,让颍川侯傅友德当征虏前将军,济宁侯顾时当副将,带着步兵骑兵从秦、陇那边出发,浩浩荡荡地也往蜀地杀过去。
大夏国的丞相戴寿和平章吴友仁一合计,想了个招:用铁索横断瞿塘峡口,还在羊角山那边把两岸石壁凿穿,拉上铁索当桥,铺上木板放炮弹,挡明军。
汤和带着水军一到瞿塘关口,果然让铁索桥给拦住了,只好在大溪口驻扎,等机会。
傅友德带的陆军倒是顺,爬山过谷,日夜赶路,一口气连下了阶州(现在甘肃武都)、文州(现在甘肃文县)、绵州(现在四川绵阳)这些地方。
戴寿就留下邹兴守瞿塘峡,自己和吴友仁回去,跟向大亨的队伍会合,去救汉州(现在四川广汉)。结果打了几场都输了,戴寿、向大亨逃回成都,吴友仁逃到保宁(现在四川阆中)。
等瞿塘峡的守备松了点,廖永忠派了几百精兵,穿着青蓑衣,翻山越岭过去。蜀地草木多,青衣混进去,根本看不出来。廖永忠算着青衣兵过了关,就带着水军逆着江水往上冲。守将邹兴带着夏兵抵抗,正打着呢,后面突然漂下来几十条小船,全是青衣兵,箭像下雨一样射过来。夏兵前面后面挨打,一下子乱了套,邹兴还被一箭射穿了脑袋,当场就死了,夏兵赶紧跑。

廖永忠趁势攻下了重庆的门户夔州(现在重庆奉节),驻扎在铜锣峡。
这时候明升才15岁,听说明军大队人马杀过来了,吓得不行。赶紧召集大臣商量,左丞相刘仁劝他逃到成都去。明升他娘哭着说:“去成都顶多多活几天,大军过来势如破竹,不如早点投降,还能让老百姓活命。”于是明升就派使者带着奏章去投降,他自己反绑着手,嘴里含着玉璧,跟着娘彭氏和夏国官员出城投降。
汤和下马接过玉璧,廖永忠给他松了绑,好言好语安慰他,还让手下不许骚扰皇宫,然后进城安抚百姓,派人护送明升和他娘彭氏去了南京。
这时候成都和保宁还在死守。傅友德就带大军往成都杀,在城外先打败了向大亨带的夏兵。过了几天,傅友德指挥明军围攻成都。戴寿赶出一群大象来打仗,那叫一个凶。傅友德下令用强弩和火器冲,自己身上中了好几支箭也不退,将士们也跟着拼命打。大象被火器一轰,转头就跑,还踩死了不少蜀地人。
戴寿、向大亨他们听说明升已经投降了,自己也没法打了,只好把府库仓库的钱粮登记清楚,反绑着手到军门投降,成都就这么平了。
傅友德又转到保宁,正好江夏侯周德兴带兵来了,两下一夹击,保宁立马破了,吴友仁没地方跑,被明军抓住,蜀地彻底平了。
明升被带到京城,朱元璋召见他,他吓得直哆嗦。朱元璋脸色缓和下来安慰他,封他为归义侯,还在京城给了个府邸让他住。
汤和从蜀地班师回来,路上带着戴寿、向大亨、吴友仁这些人。没想到戴寿、向大亨趁汤和不备,跳河自杀了。吴友仁被绑在船上,押到京城,最后被砍头示众,剩下的降将都被发配到徐州。
洪武五年(1372年),明升和陈友谅的儿子陈理老见面发牢骚。这俩人都还是十几岁的孩子,朱元璋怕他们被人挑唆,以后对大明不利,就把他们远远地送到高丽国安置。
明升到了高丽,娶了高丽总郎尹熙王的女儿当老婆,后来生了四个儿子,从此就在朝鲜半岛一代代传下去了。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明升在高丽病死了,才37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