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早就知道朱棣会威胁到朱允炆-那他采取措施了吗 (朱元璋早就知道朱棣必反)
朱元璋立长子朱标为太子,本想着自己百年之后,朱标能挑起重担,治理天下,然而,朱标体弱多病,身体不行,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朱标视察陕西回来之后,不久便因风寒病死了,朱元璋非常伤心,但是没有办法,...
朱元璋立长子朱标当太子,本来想着自己百年之后,朱标能挑大梁,好好治理天下,结果朱标身子骨一直不太好,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他从陕西视察回来没多久,就因为风寒病死了。朱元璋心里肯定难受,但也没办法,只能立朱标的儿子朱允炆当皇太孙,接自己的班。
其实啊,太子朱标没了之后,朱元璋没从其他儿子里挑继任的,反而选了孙子朱允炆当储君,这事儿他肯定琢磨过,不是随便拍脑袋决定的,朱元璋可不傻。

朱元璋甚至想过,这么干,他那帮儿子肯定不服,尤其是四子朱棣。朱棣在北平当燕王,手握重兵,势力大得很,万一他有什么动作,皇太孙朱允炆的位子就不稳了。朱元璋其实早看出来了,还琢磨了不少办法,防着朱棣这样的藩王威胁继任者,结果最后没用,他担心的事儿还是发生了。
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太子朱标病死那会儿,形势已经变了,秦王、晋王、燕王这三个王爷都盯着皇位呢,都想自己上。但朱元璋为了稳住局面,听了学士刘三吾的建议,立皇孙朱允炆当皇太孙,成了法定的继承人,这么一来,其他王爷彻底没戏了。
没多久,洪武二十八年(1395年),秦王死了。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朱元璋走之前,晋王也没了。这么一来,原本盯着皇位的三个藩王,就剩朱棣一个了,那俩对头都没了,朱棣可不就飘了嘛。
这时候的朱棣,实力早就起来了,翅膀硬了。他长期驻守北方,能打仗,军队也练得差不多了,久经沙场,训练有素。不光有这资本,他的权限也早就超了“列爵不临民”的规矩,简直就是个独立王国了。
朱元璋看朱棣越做越大,其实也警觉过。晋王刚死那会儿,他还给朱棣下过一道敕谕,意思大概是:我这些儿子里,就你最聪明能干,秦王、晋王都不在了,你现在是老大了,攘外安内,非你莫属。让你带着其他王爷们,看着点儿边防,安抚百姓,别辜负老天爷的意思,也别辜负我的期望。
这时候朱元璋虽然担心朱棣太强,威胁朱允炆,但也把朱棣当成保住朱家王朝的重要支柱,对他挺有指望的,毕竟他怕朱家大权旁落,让别人给端了。
可朱元璋到底还是大意了。朱棣做大之后,真就把建文帝朱允炆给推翻了。
其实朱元璋之前也琢磨过朱棣权势太大会威胁皇太孙,临死前还特意嘱咐:燕王不可不虑。为此他还下了遗诏:各藩王待在自己的封地,不准来京城。藩国里的文武官员,都得听朝廷的号令。
说白了,就是朱元璋明确规定,这些王爷不能随便来京师,藩国里的兵和官吏,必须归皇帝管。
不过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朱元璋最终还是算错了。
建文元年(1399年),朱棣真就起兵造反了,就是后来的“靖难之役”。打了四年,最后打进南京,推翻了建文帝的朝廷,自己当了皇帝,就是永乐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