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靖时期出现许多顶级人才-明朝为什么偏偏走下坡路吗 (嘉靖时期出现什么事件)
你真的了解嘉靖和明朝吗?趣历史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嘉靖皇帝是明朝开国以来的第11位帝王,在这之前,明朝经过了漫长的岁月,才使得各方领域都发展的趋于稳定,特别是在明朝嘉靖年间,一下子冒出了许多...
你知道嘉靖年间的明朝有多卷吗?那时候人才多到扎堆。
嘉靖是明朝第11个皇帝,在他之前,明朝已经过了好几百年,各方面都慢慢稳下来了。特别是嘉靖年间,突然冒出来一堆顶级人才,这些书生基本都苦读十几年,才考上功名。
所以那时候的状元、进士、榜眼、探花、秀才多得很。按说有这么多人,明朝该更才对,可为啥偏偏开始走下坡路了呢?
古代朝廷选人主要靠科举,书生半辈子都耗在学习上,苦读十年进京赶考,就为了一朝成名。明朝越往后,老百姓日子越过越好,战乱少了,读书的人就多。这种太平年景,越来越多的书生能去考科举。
明朝每届科举都有厉害的书生冒出来,然后被送国子监深造,再考核才能当官。听说嘉靖登基后,读书的风气更盛了,那时候考中进士的人特别多,几十年里政坛文坛都没这么热闹过,简直是进士大丰收。甚至有文人把嘉靖年间的“进士年”写进小说,传到现在,成了传奇。
那嘉靖年间到底有哪些狠人呢?
根据记载,嘉靖二十六年左右,一下子冒出来一堆狠人:戚继光、海瑞、张居正、高拱、李春芳、杨继盛、殷正茂等等文臣武将。这些人个个都靠本事和成就让后人记住,在历史上重重地写了一笔。
李春芳
特别要说的是状元郎李春芳。有人说他是明朝顶尖人才,那才华真不是盖的,尤其擅长写青词——又叫绿章,是给道教祭天用的奏章。李春芳这手刚好被一心想长生的嘉靖看中,很快就被嘉靖宠信,官路顺得很。虽然李春芳当了大官,但做事特别低调谦和,待人真诚,这点比他前辈徐阶强。徐阶可太懂官场套路了,当着国子监祭酒,老打自己的小算盘。
后来徐阶退休,李春芳接了内阁首辅。但嘉靖朝的朝廷已经不是以前那样了,内斗严重,各派系暗地里较劲,互相排挤。李春芳天天看着老臣们勾心斗角,也没办法,所以首辅没当多久就提前退休了。他死后,明朝追封他为太子太师,算是表彰他的功劳。
张居正
张居正也是顶级人才,很早就因为才华出名。当年湖广巡抚顾大人碰到他,觉得这年轻人前途无量,可能觉得他太年轻,不忍心让他早早就卷入官场,就特意打招呼让张居正科举落榜,让他再历练历练。张居正没气馁,接着苦读,直到嘉靖二十六年,才又去考,一举中了进士二甲第四名。同年,他和李春芳、高拱这些才子一起进国子监学习,院长徐阶对他寄予厚望。后来历史证明,张居正真是个大才,当官没多久,就大胆搞了很多改革,后来还成了内阁首辅,靠他的贡献,腐败的明朝又多撑了几十年。
杨继盛
这人跟前两位比,低调点。虽然也是科举考上的功名,但只当了兵部员外郎的小官。不过杨继盛是个敢作敢当的主。当年严嵩仗势欺人,玩弄权术,对竞争对手、老对手赶尽杀绝,很多官员敢怒不敢言,就杨继盛不怕他,官职小,照样敢上奏弹劾严嵩的各种罪行,而且是不顾性命的死劾。
后来,杨继盛因为弹劾仇鸾这些贪官开马市的事,遭到报复,被降职到地方当小县官。没多久,嘉靖又批准他升了知县,接着又提拔成南京户部主事,后来又到刑部、兵部当员外郎。
嘉靖三十二年,杨继盛那股死忠劲儿又上来了,愤而弹劾严嵩,列了他十大罪状、五大奸行。可惜严嵩后台太硬,杨继弹劾失败了。结果反被诬陷关进大牢。在牢里,他被毒打,身上皮开肉绽。就算这样,杨继盛还敢用破碗片亲手割腿上的烂肉。
戚继光
还有大名鼎鼎的戚继光。嘉靖二十三年,他继承祖上的官职,镇守登州。两年后,戚继光正忙着屯田养兵,突然听说山东沿海老被倭寇骚扰,就愤而请战,发誓把倭寇赶出去,还写了句诗:“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后来,张居正在朝里当官,体恤戚继光报国的心,特地举荐他当指挥佥事,管文登、即墨这些地方的卫所,好更好地打倭寇。
嘉靖三十六年,倭寇越来越猖狂,老跑来沿海的瑞安、乐清、临海这些地方,坐着海船跟海盗似的,烧杀抢掠完就走。后来戚家军奉命去打,但因为路的问题错过了机会,事后朝廷里不少人有怨言,但最后还是没治戚继光的罪。戚继光一心想报国,但还是逃不过朝里奸臣的祸害。
到了1582年,张居正死了,换张鼎思接手首辅。这人找了借口上奏说,把戚继光和戚家军放北方防守是错的,明朝就把戚继光调到广东。后来张希皋又恶意弹劾他,官职被革,戚继光没办法,在回乡路上病死了。
嘉靖时期有这么多大才,为啥明朝国运还是走下坡路呢?
嘉靖当皇帝时,运气是真不错,给了明朝这么多忠臣良将。可惜嘉靖自己不懂得珍惜,还特奇葩,整天沉迷炼丹,想长生不老,把朝政荒废了,二十多年没上过早朝,导致奸臣一手遮天,不断排挤异己,害杨继盛、戚继光这样的忠良。最后,一批批贤才被奸臣害死,明朝这才慢慢走下坡路。
还有个奇怪的现象:历史上哪个时代要是集中冒出一堆顶尖人才,那这个王朝通常也一堆毛病。嘉靖朝就是例子,有张居正这些人管内政,有戚继光这样的军事强人守边疆,但带头的皇帝偏偏不管事,隐患越积越多,让这些将才有心无力。
所以就算嘉靖年间有这么多人才,他们顶多拼死给大明续了几十年命,最后还是逃不过下坡路。这也导致后来的崇祯皇帝没人帮,崇祯虽然不像嘉靖那样沉迷炼丹,可惜明朝晚期早没嘉靖时代那么多忠贤人才了。最后明朝因为没人可用,才慢慢走向灭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