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晚年的威望都那么高-嘉庆为何一点威望都没有 (乾隆晚年的威廉是谁)
对嘉庆威望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趣历史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古时候的皇帝,从名义上来说,是天下共主,驱策群臣,拥有着至高无上的权力,不过在实践当中,一个皇帝的领导力强不强,和他自身的威信有很大关...
古代的皇帝,名义上都是天下共主,说一不二,但实际威信这东西,可不是当了皇帝就自动有的。
说白了,有威信的皇帝,大臣们服管,说往东不敢往西;没威信的,命令要么没人听,要么执行得敷衍,皇帝自己都得气够呛。
威信这东西,都是熬出来的。就说乾隆刚登基那会儿,才二十出头,老臣们未必真把他放眼里,所以他一开始先搞仁政,拉拢人心。等当了几十年皇帝,资历摆那儿了,自己都说满朝文武都是“儿孙辈”,谁还敢不服?

可嘉庆就不一样了,接了乾隆的班,刚登基时威信一般,当了二十多年皇帝,资历也不浅了,结果还是说话不响。
具体点说,就是嘉庆说的话,没几个人真听。
嘉庆其实挺想当好皇帝的,勤勤恳恳,对大臣也客气。清人笔记里说有次他召见个叫杨怿曾的官员,大热天的,嘉庆胖,怕热得直摇扇子,但见大臣时硬是放下扇子,汗流浃背也没用,就为了表示尊重。

但就算这样,大臣们还是不把他当回事。乾隆末年官场风气就坏了,尤其和珅当权那么久,把朝廷搞得乌烟瘴气,官员们就想着钻营取巧,没人肯踏实干活。
大臣们太不听话,政策根本推不动,嘉庆急得不行,还专门写首诗骂他们:“内外诸臣尽紫袍,何人肯与朕分劳……骂归骂,大家该咋样还咋样,照样得过且过。
结果后来就出了“癸酉之变”,林清带着天理教徒居然打进了皇宫,冲到隆宗门外。嘉庆气得狠狠训了群臣一顿,可没用啊——大臣们一边磕头哭认错,第二天该咋样还咋样。

嘉庆为啥一直立不起威信?首先,乾隆末年那套歪风邪气已经根深蒂固了,不是一朝一夕能改的。
其次,嘉庆这人性格太仁厚,对下属下不去狠手,最多骂几句,所以大臣们既不敬他,也不怕他。他这“仁宗”的庙号是实至名归,但要是能像雍正那样雷厉风行,说不定还能挽回点局面。
还有个原因,嘉庆刚登基那会儿,根本没实权。乾隆禅位后没放手,军政大事还是自己抓着,把嘉庆当儿皇帝养了三年多。清朝之前没过太上皇把持朝政的先例,乾隆这么搞,嘉庆新君立威就先天不足了。
后来亲政后办和珅,他又怕牵连太多,有瓜葛的官员都从轻发落。这下更让大臣觉得他不行,所以一直到死,嘉庆都困在“令难行禁不止”的泥潭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