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元朝造成了什么样的影响-八思巴作为帝师 (对元朝造成了哪些影响)
八思巴作为帝师,还是元朝佛教的领袖,对元朝有什么影响?不清楚的读者可以和趣历史小编一起看下去,在八思巴的幼年的时候,中国地区的战争非常的多,蒙古族趁着战乱的时候慢慢的崛起了,西藏地区在蒙古族崛起之后也...
八思巴这人,既是元朝的帝师,又是当时佛教的领袖,对元朝的影响可不小。要是不太了解他的,跟我一块儿往下瞅瞅?
八思巴小时候,中原一带战乱不断,蒙古族趁乱慢慢崛起了。西藏那边,蒙古一来也是乱糟糟的。1239年,蒙古军队打到了西藏,没继续进攻,而是想找个得道的西藏僧人代表谈判。挑来挑去,选了八思巴的伯父——当时萨迦派的教主。他伯父谈判的时候,就把八思巴带上了。就这么着,八思巴算是踏上了帝师这条路。
他伯父跟着八思巴到凉州跟蒙古军队谈,还代表西藏写了封信,西藏就成了蒙古的属国。谈判时,他伯父还治好了阔端的病,两族关系这才缓和了些。
到了1253年夏天,忽必烈带着军队到了六盘山,派人把八思巴叫来见面。聊完之后,忽必烈的夫人跟他说,八思巴这人可聪明了,有不少过人之处,让他把八思巴留下。忽必烈一听,觉得有道理,就安排了第二次谈话。这次聊完,忽必烈直接把八思巴当了自己的上师,也算是给后来元朝把佛教当国教打下了底子。
后来八思巴就一直跟着忽必烈,一块儿经历了蒙古内部抢大汗位置、各种打仗,直到最后建起元朝。1260年12月,忽必烈打赢了阿里不哥,回到北京(那时候叫大都),立马封八思巴为国师,还给了他玉印,下旨让他领导释教。从这时候起,八思巴就成了全国所有佛教徒的领头人。
忽必烈当上大汗后,突然想到高原地区交通太不方便了,管理和行军都费劲。跟大臣们一商量,决定在西藏建驿站。八思巴特别支持,还帮着出主意。忽必烈就在八思巴的大力支持下,把青海到萨迦那条路当成主要驿站。八思巴当时既是西藏高僧,又是全国佛教领袖,就下令让西藏人配合元朝的事儿。所以青海到萨迦这段路,总共建了二十多个站点,交通总算顺当了。
1264年,忽必烈把首都迁到北京,年号也改成了“元”!到了1265年,八思巴突然回了西藏,对萨迦寺改了不少地方。这次他在西藏待了整整三年,期间接到忽必烈的旨意,让他创一种新文字,叫“蒙古新字”。这新字是八思巴照着西藏经文的三十个字母,自己琢磨出四十一个字母,读法全是蒙古话。创完字后,八思巴回去跟忽必烈复命,忽必烈高兴坏了。到了1270年,干脆下诏,封八思巴为“帝师”!
1276年,忽必烈让太子真金护送八思巴回拉萨。八思巴回去后,给自己封了个号,叫“西藏法王”,管着西藏的事儿,这也给萨迦派后来搞“政教合一”打下了好底子。又过了一年,1277年,八思巴在西藏纳塘寺附近搞了个大法会,来了七万多僧人,历史上叫“曲弥法会”。
1280年,八思巴在萨迦寺去世了,才四十六岁。忽必烈听说后特别伤心,下旨给他赐了封号。历史上还有个说法,说八思巴年轻时候做梦,梦见拿了一根八十节的拐杖,到四十六节突然弯了。第二天他越想越不对,跟伯父说了,伯父琢磨了半天,说他四十六岁会有劫难,得小心。没想到多年后,这梦还真应验了。当然,这也就是个传说,没依据,不能当真。
到了1320年,元仁宗下旨,让全国都建八思巴的殿堂,好让后人永远记住这个功臣。
八思巴从小就接触政治,这为他后来当帝师打下了底子。他十七岁就当上了萨迦派教主,在西藏的影响力越来越大。乱世出英雄嘛,八思巴就是这样,在战乱中站出来,用自己的本事让统治者佩服,也让佛教地位提高了不少。他当帝师那会儿,帮着缓和了西藏和中原的关系,还促进了两边文化的交流。虽然他后来去世了,但元朝的帝师制度一直没废,帝师位置也一直是萨迦派的僧人当。元朝那会儿,前后出了十几个帝师。不过这制度后来跟着元朝一起,消失在历史里了。但话说回来,八思巴在西藏历史上,除了松赞干布,也算是个响当当的人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