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两者区分完全不同-汉朝和宋朝都出现过断代 (为什么两者区分不清)
今天趣历史小编给大家准备了,汉朝和宋朝,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哪有什么,西汉,和,东汉,,,北宋,与,南宋,之分?史书上就只有汉和宋,这些名字都是后人史学家为了便于区分时代给加上去的,按照历史记...
最近翻史书,突然想到个问题:为啥汉朝要叫“西汉”“东汉”,宋朝又分“北宋”“南宋”?史书上明明就写“汉”“宋”啊。
其实啊,“西汉”“东汉”“北宋”“南宋”,这些名字都是后来史学家为了区分时代硬加上去的。建国那会儿,人家国号就一个字——“汉”或者“宋”,不带前缀的。

先说汉朝。刘邦建立的汉,定都在长安,后人管它叫“前汉”;后来王莽篡位,灭了汉朝,建了“新”。结果王莽搞得天下大乱,刘秀——刘邦的后代——又把江山打下来,国号还是“汉”,定都洛阳。刘秀觉得自己是汉室传人,压根儿没想过什么“东汉”,就一个汉朝。但汉朝中间断了十几年,后人为了区分,才把刘邦那会儿叫“前汉”,刘秀恢复的叫“后汉”。
“西汉”“东汉”这说法,其实到隋唐五代才流行起来。刘邦的汉在西安(西边),刘秀的汉在洛阳(东边),按地理位置,就成了“西”“东”汉。

宋朝也差不多。赵匡胤“陈桥兵变”当上皇帝,定都开封,这是“北宋”。后来金人打过来,抓走了徽宗、钦宗,宋朝算“亡”了。但宋徽宗的儿子赵构跑得快,在南方临安(现在杭州)又拉起队伍,国号还是“宋”,这就是“南宋”。
赵构肯定觉得自己是“中兴之主”,不是开国皇帝,所以压根儿没“南宋”这说法。当时临安官方叫“行在”,意思是皇帝临时待的地方,不是正式都城。但宋朝中间确实断了,疆域也缩水了一半,后人不管皇室面子,按统治中心位置,就叫“北宋”“南宋”了。

其实古代朝代名字大多有讲究。刘邦的“汉”,是项羽封他当“汉王”;曹丕建“魏”,是因为他本是“魏王”;刘备也建“汉”,但他自己是汉室宗亲,想表示自己是汉朝正统,所以国号还是“汉”,只是地方在蜀地,后人叫“蜀汉”。
像五代十国,南汉、北汉同时存在,国号都是“汉”,一个在南一个在北,八竿子打不着的亲戚;前蜀、后蜀也是,国号“蜀”,一个在前一个在后,根本不是一家人。西晋、东晋也是,国号“晋”,一个在北一个在南,倒是同一宗室,但也是后人为了区分才这么叫。

武则天建的“武周”,是为了和以前的“周”区分;五代还有个“后周”,南北朝有“北周”,也是同理。
所以啊,这些“西”“东”“南”“北”,都是后人为了搞清楚历史脉络,方便研究才加的标签。当年当皇帝的人,可没想着自己会被分成“前”“后”“南”“北”。

再想想,刘备的蜀汉,国号明明是“汉”,就因为地在蜀地,才叫“蜀汉”;五代十国那会儿,南汉、北汉同时出现,都是“汉”,一个南一个北,压根儿没亲戚关系;前蜀、后蜀也是,国号“蜀”,一前一后,也不是一家人。

魏晋南北朝的西晋、东晋,国号都是“晋”,一北一南,倒是同一宗室,但和西汉、东汉一样,都是后人按地理位置和先后顺序分的。
你说要是两个王朝国号一样,还不分个前后南北,史书不得乱套?所以啊,这些“前”“后”“西”“东”“南”“北”,都是史学家们为了让我们看清楚历史脉络,硬凑出来的“标签”。

不管是长安在西、洛阳在东,还是开封在北、临安在南,说白了,就是后人为了区分“第一个汉”和“第二个汉”,“第一个宋”和“第二个宋”,才这么叫的。当年的人,谁会想着自己朝代会被加上个“前”“后”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