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律楚材的一生是什么样的-辽朝皇族后裔-却辅佐敌国三十年 (耶律楚材的一手史料)
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遥望历史的河流,感受历史的沧桑,和趣历史小编一起走进了解耶律楚材的故事,封建社会时期,阶级分化严重,身份与阶级决定了一个人所有的可能性,可耶律楚材却打破了这个常规,他...
“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看着这话,突然就想起了耶律楚材。在封建那会儿,阶级这事儿卡得死死的,你啥出身,基本就定了你这辈子能混成啥样。可耶律楚材偏不按常理出牌——祖上是辽国皇族,结果家人在金朝当官;自己成了金朝重臣,最后又被蒙古铁骑给抓了俘虏。
他这辈子看着像传奇,其实一步步都在往深渊里走。就像没根的浮萍,飘在异国他乡,再使劲也扎不下根。他把所有荣辱都绑在当权者身上,可万一这棵大树倒了,他又能咋样?
人与人之间的偏见这东西,从来就没消失过。他大刀阔斧搞改革,早就得罪了朝里那些贵人,所以靠山一倒,晚景就特别惨。
耶律楚材是老来得子,他爹耶律履都六十了才有了他,高兴坏了,用术数一算,说这儿子以后肯定有出息,就按《左传》里“楚虽有材,晋实用之”取了名,叫楚材。
可惜他爹两年后就没了,他妈杨氏把他拉扯大,教育得挺好。这小子从小就爱看书,不光史学精通,天文、地理、律历、术数,还有佛道医卜啥的,都懂。放现在妥妥一个学神啊。
成吉思汗第一次见耶律楚材,就说:“辽和金有世仇,我灭了金,也算给你报仇了。”这话听着像试探,也像考验。一般人早就感恩戴德,说一堆好听的了。但耶律楚材不,他这人讲原则,认真回说:“我爷爷和爹都在金朝当官,我们既然是金朝的臣子,咋能恨自己的君主呢?”
这话直接把成吉思汗的话给怼回去了,不过反倒让人家觉得他人品不错。
成吉思汗为啥看重他?不光因为他有才,更关键的是,他需要个金朝旧臣来安抚人心。耶律楚材在金朝人里威望高,正合适。不然你以为几句话就让成吉思汗喜欢他了?君主的赏识,背后都有算盘的。
成吉思汗挺迷信鬼神,爱搞术数。耶律楚材正好会,所以成吉思汗走到哪都带着他,时不时让他占卜吉凶。术数这东西,就是天文、历法、五行、预测啥的混一起,古代的应用数学。那时候人没科学意识,术数用来解释自然和人类社会,里面还夹着点科学知识呢。
说来也怪,史书上说耶律楚材给成吉思汗占卜的结果都应验了。比如己卯年夏天六月,成吉思汗带兵打回鹘,祭旗那天,雪下了三尺厚。天有异象,成吉思汗心里犯嘀咕,就问他。耶律楚材说:“这盛夏下雪,是水气,战胜敌人的征兆。”军心一下子就稳了。还有庚辰年冬天,天上打雷,人心惶惶,他又说:“回鹘国王要死在野外。”后来这两个预言都真了,成吉思汗就更信他了。
元朝刚建那会儿,成吉思汗带着蒙古大军南征北战,跟狂风似的,走到哪哪怕人,军队基本没输过。但光靠武力可撑不住一个国家,还得有政治手段。蒙古人是游牧民族,政治观念还停留在杀杀杀,这时候耶律楚材就重要了。所以成吉思汗特意跟窝阔台说:“耶律楚材是上天派来帮咱们的。”
蒙古人本来就残暴,要不是耶律楚材苦口婆心劝元初统治者用汉法,元朝统治哪能这么稳?国家就跟踩薄冰似的,没准早就没了。元朝初年,居然有官员说把汉人的地空出来放牧,也不管地适不适合,百姓愿不愿意,哪有儒家以民为本的样子?这么搞,统治不了几天就得垮。
耶律楚材一听就反对了。当时窝阔台正打金国呢,耶律楚材提议收税补充军粮。窝阔台不懂,就把事全交给他。他精心挑人,奏请设了十路征收课税使。到了辛卯年秋天,十路课税使都送来了粮食登记册,黄金、绢帛堆了满院子。窝阔台就问他:“金国还有像你这么厉害的大臣吗?”耶律楚材谦虚地说:“金国人都很有才干,我没啥本事,才留在燕京给您办事。”窝阔台觉得他谦虚,就让他做了中书令。他当官刚正,还拘禁过窝阔台的宠臣杨惟忠,让窝阔台认错:“朕虽然是皇帝,难道就没有错处吗?”
虽然是金朝大臣被抓的俘虏,但金子哪都发光。耶律楚材靠术数让成吉思汗刮目相看,又辅佐窝阔台用汉法,防止他们胡来,为元朝巩固出了大力。他还保护了不少儒家经典和史书,为文化延续也做了贡献,真是个传奇人物。
可这人再传奇,也躲不过世俗打压。他有成绩,但在朝里是个没根基的孤家寡人。耶律楚材看得透政治,看得透民生,就是看不透人心。
他在成吉思汗、窝阔台两朝干了快三十年,功劳不小。皇后称制时,他弹劾皇后宠信,被排挤,从此一蹶不振,最后悲愤而死,才五十五岁。他死后,全国都难过,蒙古国好几天没音乐,大家都哭。《中书令耶律公神道碑》里写:“公以其年五月十有四日以疾薨于位,享年五十五。蒙古诸人哭之如丧其亲戚。和林为之罢市,绝音乐者数日。天下士大夫莫不如泣相吊。”无论啥朝代,都有那些蝇营狗苟的人。耶律楚材操劳一辈子,落得这个下场,真是让人唏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