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历史趣闻 > 正文

宋朝为什么那么有钱-背后到底有哪些原因 (宋朝为什么那么弱)

两宋王朝一个绰号,就是,富宋,这个,富,字,放在繁华风雅到出名的北宋身上,真是全方位富到亮眼,官员俸禄空前高,补贴也出名丰厚,城市经济也热闹,老百姓也腰包鼓,照司马光的说法,唐朝有钱人才穿的丝织品,宋...

admin

两宋王朝有个挺有意思的绰号,叫“富宋”。

这“富”字放北宋身上,真是从皇帝到百姓,透着一股子有钱的劲儿。官员俸禄高得离谱,各种补贴也厚道,城市经济热闹得不像话,老百姓兜里也鼓。司马光都说过,以前唐朝有钱人才穿的丝绸,到了北宋汴梁、临安这些大城市,卖货的、扛活的都能穿上。国家花钱更大气,汉唐时候老百姓得免费给政府干活,宋朝直接掏钱雇人。连精锐禁军的装备,明朝名将算下来,成本至少是明朝的五倍。朝廷和民间各行各业,都这么五花八门地富。

这么“富”的北宋,能折腾得起?最牛的是这事儿:北宋财政收入,早年每年1600缗,王安石变法后,直接飙到每年6000万缗。对比明末国库见底的惨状,就知道北宋这收入,放整个中国古代史里,都是财大气粗的主儿。

那问题来了,北宋凭啥这么富?

一:大宋的好运气

要非把王朝比作一家公司,北宋这开局,简直是老天爷赏饭吃。别人家王朝都是白手起家,苦哈哈攒家底,北宋倒好,陈桥兵变黄袍加身,半路接手个现成的“肥公司”。

宋朝为什么那么有钱-背后到底有哪些原因 (宋朝为什么那么弱)(图1)

这“肥公司”有多肥?被北宋篡权的后周,在五代十国里算少有的良心王朝。前两代皇帝郭威和柴荣,都是拼了命搞经济的狠人,等宋太祖轻轻松松夺了权,中原大地已经有两百多万户,曾经被战祸蹂躏的江山,早就一片欣欣向荣。

等宋太祖统一南北的战车开起来,好运气还在继续。占据江南的南唐、占据四川的后蜀,都是几十年安分搞经济的“模范生”。一看宋军打来,直接举手投降,家底儿全让北宋捡了现成。中国古代几个重要经济区,北宋开国时,没咋被破坏,反而一片繁华。

p> 这就好比一家刚兼并完的公司,内部可能一堆破事儿,但家底厚实得不行,账户资金充裕。这运气,比起开国皇帝出门连车马都凑不齐的汉朝,中原满目疮痍的唐初,甚至城市废墟、几万人的城市剩十几户的明朝,简直好到天上去了!

也正因为有这好家底,北宋经济才“起飞”。但光靠家底够吗?一家公司要飞起来,制度得跟上,北宋一大不太出名的亮点,就是它那套严密的财政管理制度。

二:没便宜占的大宋制度

北宋的政治制度,老被吐槽“官多”,一个活儿三五个人干,最后变成人人推,人浮于事。但别的活儿浮,管钱收税这事儿,北宋人可不含糊。

北宋的财政体制,从中央到地方,严密得跟蜘蛛网似的。中央最初有三司,王安石变法后户部权力大了,还有专门定政策的太仆寺。地方有转运路司、提举常平司,州县还有监当官。光收税这事儿,相关机构就一千多个,不光管钱,还互相监督。就像一张大网,所有赚钱的行当,都得钻进国家财政的监控范围。

这有多重要?比比后面的明朝就知道了。明末那些跟官员关系好的富豪,家里宅院比王爷还气派,却只交丁点税。有时候官员直接给富商递话:给我好处,税想交多少自己定。为啥明末看着商品经济挺火,中原却闹得饥民造反?国家的税全压在最穷的百姓身上,所谓的“资本主义萌芽”,其实是吃了国家太多便宜,不乱才怪! 宋朝为什么那么有钱-背后到底有哪些原因 (宋朝为什么那么弱)(图1)

宋朝这套严监控,让有钱人有钱归有钱,却占不了明朝那种便宜。所以北宋的国民经济,就像有钢筋水泥撑着的房子,不管国家刮啥风,钱上总能稳得住!

但跟汉唐、元明清比,北宋在古代史上最别致的成功经验,其实是四个字:发展理念。

三:独特的大宋理念

一个国家要赚钱,得选对路子。其他大一统王朝,基本都死磕农业,挖空心思调农业税,明清几次大改革,都是为了谁背农业税吵翻天。但宋朝不一样,早早就想明白了:地里能刨出多少钱?不如抓商业!

要说北宋不重视农业,那冤枉了,相反是重视技术含量。中国农业史上一次大革新,就是宋真宗时代搞的,国家改良农具、引进越南的新稻种,一下让宋朝农业产值甩开盛唐三倍。但要说收税,真不重视。宋太祖遗嘱里就一条:不许加田赋。后来的北宋皇帝,动不动就减田赋。钱从哪来?商业!

北宋商品经济发达是出了名的,但相对不出名的,是对商业收益的极度重视。前面说的严财政监控,基本都盯着商业,保证所有赚钱的行当,该给国家的钱一分不少。但北宋也不是竭泽而渔,它更会找方向发力,带着全国产业一起红火。最惹眼的一个方向,就是外贸!

比起后面一些王朝对海外贸易严防死守,北宋恰恰相反,热情得不行。宋太祖刚统一南方,屁颠屁颠就把市舶司(海关前身)建起来了。然后宋太祖、宋太宗哥俩,还大派使团出国,到处发“邀请函”:大宋欢迎来做生意!外商来了,热情得不行,每年十月,各大港口还搞隆重的祈风大典,专门给外商祈福。只要你给大宋带钱来,大宋就给你春天般的温暖。

当然,这“温暖”有个条件:得守大宋的贸易规矩。

而这,正是北宋经济最被忽略的亮点:跟严密的财税体制一样,北宋的外贸制度也是一套严格系统。最赚钱的行业,早期都是国家垄断,进出口定价权,大宋说了算。王安石变法后,更出了人类第一部外贸法律《元丰法》,不光打走私、管商税,连东南沿海的外贸区都规划得明明白白。强大的北宋外贸,就像一台稳定的吸金机器,有条不紊地转。

转的结果,就是北宋制造业在全世界井喷。丝绸畅销当时海外二十七个国家,瓷器更是奢侈品,在西亚北非的有钱人家,几乎是人手一件。等于大宋凭独家技术,靠海上贸易,从全世界疯狂吸钱!

从宋真宗年间起,北宋的商业税就占到国家税收的52%,王安石变法后,更是占到70%以上。老观念里“中国古代农业社会”,放宋朝就是标准的商业帝国。看看后面沿海看似“资本主义萌芽”红火,却走私泛滥乱成一锅粥,朝廷穷得叮当响的明末,就知道北宋这理念,不光超越前朝,比后面王朝,也领先不止一个档次。

说白了,国家要富,光有家底不够,还得有脑子,知道往哪儿使劲。北宋这波操作,算是把“会赚钱”三个字玩明白了。


上一篇: 精神生活丰富-宋朝百姓的生活怎么样 (精神生活丰富的定义) 下一篇:他们有哪些奇葩的行为-明朝有多少奇葩皇帝 (他们有哪些奇特的植物)
  • 历史趣闻
  • 收藏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