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怀抱负拯救元朝的脱脱为什么会失败?真相是什么 (抱负满满)
对元朝宰相脱脱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趣历史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公元1340年,在元顺帝的支持下,脱脱登上宰相的位置准备带领元朝走出颓势,准备捍卫统一元帝国的尊严,确实,在脱脱担任宰相前,整个元...
最近翻元朝历史,总绕不开脱脱这个人——两次当宰相,想拉着元朝往回走,最后却还是没挡住王朝塌房。
1340年,元顺帝把他推上了宰相的位置,想着这回能带着元朝走出泥潭,至少保住帝国最后一点体面。
其实脱脱上台前,元朝早就乱套了。地方上到处是起义军,老百姓种地靠天吃饭,遇上旱涝直接饿肚子,整个社会跟炸了锅似的。
元顺帝年轻时还算有想法,知道自己得找个靠谱的人干活,一眼就看中了脱脱。
之前提过,他刚当宰相那会儿,为了拉拢人心,使劲儿恢复科举,连其他族人都让来做官,就是想让老百姓觉得“这朝廷还行”。
脱脱其实当过两次宰相,先说说他第一次上位的事儿。
刚上任,头等大事就是解决元大都的粮食问题——首都住着上百万人,每天吃多少粮?想想就头疼。
以前元大都的粮食全靠京杭大运河从南方运。可年头久了,河道淤积得厉害,漕船走一趟费劲,运粮量也跟着往下掉。元朝最牛的时候,一年能运三百万石粮,到了脱脱这会儿,只剩二百六十万石了。
所以脱脱一上台,就拿粮食开刀。
你想啊,首都要是没粮食吃,别说统治地方,老百姓都得造反。不管是养兵还是平叛,粮草都是命根子。
最后他定了主意:朝廷直接抓地方经济,征调大批民夫去修运河,先把首都的粮食供应稳住。
可惜好景不长,后来黄河决了堤,防洪系统形同虚设,各地反叛又闹得凶,元顺帝一气之下把脱脱给罢免了。
可接下来的宰相也没啥起色,内忧外患压得元顺帝喘不过气,几年后又把脱脱请了回来。1349年,为了让元朝多撑几年,再次让脱脱当宰相搞大刀阔斧的改革。
说实话,他做事挺拼的,亲力亲为。想在老百姓里立威望,实现王朝中兴,国政方针肯定得好好琢磨。
整顿了一阵子后,脱脱抛出了四大改革方向!
先说整顿吏治吧。元朝末年官场腐败得厉害,老百姓对朝廷没信任,矛盾越来越深,不整不行。
再就是黄河,脱脱知道这玩意儿泛滥起来要命,投了很多人力物力去治理,还修了新运河,减少洪水带来的流民。
同时,他还给北方干旱地区推广更适合种的稻谷,他觉得只要老百姓能吃饱穿暖,社会自然就稳了,朝廷也好统治。
当然,这些措施推行起来肯定有人使绊子,脱脱就搞了套军事体系来保护改革成果。
在他看来,控制好地方,收上税来,朝廷就能组建更牛的军队,人多武器好,战斗力才强。
这么看,脱脱的计划确实挺详细。可不管是修水利还是扩军队,都得花大钱啊。
问题来了,元朝国库早就空了,哪有钱继续搞?很快,大家盯上了增发货币。
说白了,就是朝廷自己印钱,想靠这个解决没钱的问题。
可这么干的结果就是市场乱套,物价飞涨,老百姓更活不下去了,反元的人越来越多。
最后反元势力越聚越大,元朝被经济和军事来回锤,直到各地起义军把它推翻。
脱脱的方案看着挺周全,可他没想到,钱不够就拼命印钞,这下市场彻底乱了,这哪是救国,简直是给元朝的棺材板又钉了一颗钉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