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造成了什么后果?-朱元璋在开国之初为何还要分封藩王 (造成了什么什么后果)
早在周朝时就开始实行分封制,周王将有功之臣与皇室宗亲分封到各地,要求他们听从纣王的号召,结果导致春秋争霸、战国七雄的崛起,而刘邦建立西汉之后,在白马盟誓中说,非刘氏子孙不得称王,否则天下共击之,,最后...
早在周朝就开始搞分封制,周王把有功的大臣和自家亲戚分到各地,让他们听纣王的号令,结果呢?春秋战国乱成一锅粥。刘邦建西汉后,白马盟誓说“非刘氏不得王,不然天下共击之”,结果汉景帝时还是闹出了七国之乱。这些前车之鉴都在那儿摆着,那朱元璋为啥建国还要分封藩王?又闹出了啥后果?
要说明白这事儿,得先看看朱元璋这人到底咋样,他对家人到底有多看重。朱元璋小时候,家乡闹蝗灾瘟疫,爹妈和大哥都死了,就剩他和二哥。为了活命,他去皇觉寺当了和尚,后来跟着郭子兴起义,一步步打下了大明江山。
从小失去亲人的朱元璋,对家人的感情特别深。就说他侄子朱文正吧,那时候朱元璋和陈友谅在鄱阳湖死磕,结果按察使李饮冰弹劾朱文正有异心。要知道朱元璋这人,谁要是敢背叛他,那基本就没命了,可朱文正呢?就软禁在桐城,没杀。不仅如此,朱元璋还封朱文正八岁的儿子朱守谦当靖江王,去桂林就藩。
解决了这个疑问,咱再回到正题:朱元璋为啥建国还要分封藩王?又造成了啥后果?
朱元璋大概想着“一人得道鸡犬升天”,开国就把子孙分到各地当藩王。虽然他宝贝这些后代,但又怕他们在京城跟大臣们勾心斗角,威胁到自己的皇位,所以干脆把他们派到各地镇守,觉得自家人总比外人靠谱。
可随着经济慢慢恢复,休养生息政策见了效,藩王们的实力也越来越强。不过当时太子朱标是藩王们的大哥兼长辈,大家还挺服他,朱元璋也就没狠下心动他们。可惜啊,太子朱标没熬住,先朱元璋一步走了。朱元璋疼爱朱标,直接封他儿子朱允炆当皇太孙,成了大明下一任皇帝。
朱允炆一上位,就觉得手里的权不够稳,开始削藩。藩王们一听,都嗤之以鼻:我服的是你爸(我大哥),你个毛头小子算啥,还想削我?政令刚下,燕王朱棣带着一帮藩王就打着“清君侧”的名义造反,最后推翻了建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