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历史趣闻 > 正文

缓称王-朱元璋造反为何要广积粮-李渊造反敢立刻称帝 (广西区直二类事业单位待遇)

今天趣历史小编就给大家带来李渊和李世民,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是清代诗人赵翼对于江山更替的生动描述,对于哪些引领风骚的帝王来说,每个人也是有不同的历程的,就像题目问的,...

admin

今天聊聊李渊和朱元璋为啥造反时一个敢立刻称帝,一个要“广积粮缓称王”,这俩人起点差太多了,结果也不一样。

先从军事实力说起。李渊这背景,可比朱元璋硬多了。他北周贵族出身,七岁就世袭唐国公,起兵时已经是太原留守,手握三万兵马,社会地位仅次于逃到江都的隋炀帝和宇文家,妥妥的“高富帅”起义。

当时天下乱成一锅粥,李渊自己又有野心,手里还握着兵,社会地位也高,起兵难度不算大,所以没多久就占了长安。

缓称王-朱元璋造反为何要广积粮-李渊造反敢立刻称帝 (广西区直二类事业单位待遇)(图1)

再看看朱元璋,这出身就扎心了——放牛娃,家里穷得揭不开锅去要过饭,还当过和尚,体会过什么叫“饿到眼冒金星”。他起兵时的家底呢?最早投奔濠州红巾军的郭子兴,虽然被赏识,还娶了养女马氏,但始终进不了核心圈。

后来朱元璋干脆自己回老家凤阳招兵,拉了七百多人,挑了二十四心腹,徐达、常遇春这些后来的名将都在这二十四人里。他就是靠这点原始人马,一步步招兵买马,最后打下大明江山。说白了,李渊是“带着军队创业”,朱元璋是“光杆司令起步”。

缓称王-朱元璋造反为何要广积粮-李渊造反敢立刻称帝 (广西区直二类事业单位待遇)(图1)

再说说他俩起兵时的天下大势。李渊那会儿,隋炀帝疑心病特别重,动不动就杀大臣,君臣关系搞得特别僵。李渊因为生病没去江都见隋炀帝,被对方一句“可得死否?”吓得够呛,生怕哪天就被收拾了。加上当时各地起义军此起彼伏,天下大乱,李世民又在旁边一个劲儿撺掇他反,李渊不反都没活路了。

朱元璋起兵时,元末更乱——吏治腐败到极点,苛捐杂税多到离谱,税额比元初涨了20倍,蒙古贵族抢地,老百姓连饭都吃不上。再加上黄河泛滥,官府又克扣修河民工的“食钱”,民工们饿得受不了,红巾军就趁机起来了。朱元璋起义说白了,就是“被饿急了眼”,为了活命。

最后为啥李渊敢立刻称帝,朱元璋要“广积粮缓称王”?原因挺实在的。

第一,起兵时家底不同。朱元璋刚起兵时就是个小角色,到处投靠,李渊可不一样,手握三万兵,是当时皇位的有力竞争者,底气足。

第二,起义目的不同。朱元璋反就一个字——活命,估计他自己都没想过最后能当皇帝,所以得慢慢攒实力,先站稳脚跟。李渊反就是冲着皇位去的,早有准备,时机一到直接称帝。

第三,准备程度不一样。朱元璋起兵时啥都没有,“广积粮缓称王”就是一边攒粮草一边攒名声,慢慢扩大影响力。李渊起兵前就聚集了一堆良将,社会影响力也够了,直接一步到位。

缓称王-朱元璋造反为何要广积粮-李渊造反敢立刻称帝 (广西区直二类事业单位待遇)(图1)

所以你看,同样是造反,起点不同、目的不同、准备不同,结果自然也就不一样了。


上一篇: 李文忠替百官求情-为何还是把自己搭进去了-为国家计 (李文忠官职) 下一篇:醉酒侮辱北元皇妃真的朱元璋杀蓝玉的原因吗?
  • 历史趣闻
  • 收藏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