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尸首是怎么被安葬的-崇祯帝朱由检去世后 (他的尸首是怎样的英文)
崇祯帝的故事大家喜欢吗?今天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详细解读一下~明朝三个世纪的风云变幻里,要论很有,教育意义,的历史画面,那当属,崇祯下葬,明朝崇祯十七年,1644,三月二十二日,攻破北京已经三天的农民军...
明朝三百来年,要说最有意思的历史画面,崇祯下葬绝对算一个。
崇祯十七年(1644)三月二十二日,李自成攻破北京都城三天后,总算在煤山找到了崇祯皇帝的尸体。接着他就让人把崇祯的尸身从煤山上拖下来,跟周皇后的尸体一块儿,拉到东华门给老百姓和官员们看。这一看,场面真叫一个惨:崇祯帝头发盖着脸,光着一只脚,衣服乱糟糟的,跟流浪汉似的。

再想想他袖子里那张写着“因失江山,无面目见祖宗,不敢终于正寝”的字条,再看看东华门那场景,啧,真是惨得没边了。
不过比这惨景更让人琢磨的,是东华门外那些官员的反应。按理说,崇祯几天前还是他们的皇帝,再不济也该有点人情味儿吧?结果呢?一个个跟没事人似的,看几眼就赶紧溜了。最后还是李自成的士兵看不过去,找了俩卖衣袜的小贩,给崇祯夫妇套了身衣服,好歹让这位亡国之君走得体面点。
那些前明官员呢?除了兵部主事刘养贞哭了一场,剩下的全跟冰雕似的,还不如北京老百姓有良心。第二天倒是有不少老百姓聚在东华门外哭,求着安葬崇祯夫妇。李自成这才给了两口棺材,把尸体收了。直到四月初三下葬,来吊唁的前明官员,掰着手指头都能数过来。
等到四月初三下葬那天,崇祯的后事更是冷清得要命。虽说李自成下令按帝王礼安葬,可那些前几天的“崇祯臣子”,一个个躲得比兔子还快。现场根本没人来送葬,就顺天府尹雇了三十六个抬棺的,把崇祯夫妇拉到昌平的田贵妃墓安葬。结果大顺政权拨款不够,工钱都没给齐,还是当地乡绅凑了三百四十千钱,才算让两口尸体入了土。

整个过程里,那些平时吃明朝俸禄、受崇祯恩惠的高官大臣,甚至王公贵族这些“实在亲戚”,一个都没露面。
那他们在忙啥?除了少数几个殉国的,大部分都在忙着给自己找新靠山。就说崇祯最器重的太监吧,虽然有王承恩陪着死的,但大多数都跑去投靠李自成了。还有机灵的,把后宫嫔妃的资料整理成册送给李自成,想让他“挑着用”。结果李自成根本不领情,几千个太监全被打发走了,当年让人闻风丧胆的东厂,也被李自成顺手给端了。
不过太监们的丑态,跟王公贵族大臣们一比,那还真算不上啥。
崇祯晚年不光重用太监,还特别信那些勋贵,比如成国公朱纯臣、襄城伯李国桢,都是他的心腹。结果呢?朱纯臣在李自成打北京时,直接把朝阳门献出去了,后来还多次劝李自成登基。李国桢更直接,对李自成说“陛下应运而生,我愿意余生伺候陛下”。结果李自成骂他:“你背叛旧主,我留你干嘛?误国贼还想活命?”
他俩这可不是个例,就在崇祯夫妇被示众、发丧的时候,京城里的大小官员,都忙着在大顺朝找前程。当时有一千二百多个官员,巴巴地跑到会极门等着被“选拔”。这群平时作威作福的“老爷”,在会极门被农民军折腾得够呛,饿得前胸贴后背,最后一个个趴在地上,丑态百出。这就是崇祯手下的“好臣子”。

普通大臣这样,高官们也没好到哪去。崇祯最信的大学士陈演、魏藻德,早就跑去投靠李自成。平时在崇祯面前装清廉的,还献了一大笔财富给李自成。结果呢?被农民军五花大绑,打得半死,家产全被追走,成了历史上的笑话。
还有几个青年才俊,魏学濂和周钟这俩,周钟是庶吉士,正经的天子门生。崇祯死了他不但不难过,反而高兴得在崇祯棺材前骑马炫耀。魏学濂更过分,他爸是被魏忠贤害死的东林党人,是崇祯给他家平反的。结果李自成进城后,他立马成了李自成的亲信,诏书都是他写的。明末文学家冯梦龙骂他得好:还有脸活在这世上吗?
这事能说崇祯冤吗?话又说回来,这些官员哪个不是他崇祯自己挑的?这凄凉的结局,全是自己作的,世态炎凉,真不冤。
崇祯冷冷清清的丧事,背后全是热热闹闹的丑事,和一个早就烂到根儿的王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