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历史趣闻 > 正文

明朝大臣杨士奇-为仁宣之治的出现做出了重要贡献 (明朝大臣杨士奇)

大家好,这里是趣历史小编,今天给大家说说明朝大臣杨士奇的故事,欢迎关注哦,仁宣之治又称仁宣盛世,是明成祖朱棣以后,明仁宗朱高炽和明宣宗朱瞻基采用休养生息的策略,促使明朝出现盛世的局面,为明初三大盛世之...

admin
明朝有位大臣,叫杨士奇,他在仁宣之治里可是个大功臣。 仁宣之治,就是明仁宗朱高炽和明宣宗朱瞻基那会儿,用休养生息的办法让明朝过得挺好,算得上明初三大盛世之一。后来人把永乐盛世和宣德时的太平合起来叫“永宣盛世”。很多人觉得,仁宣两朝能这么好,多亏了内阁大学士杨士奇、杨溥、杨荣他们仨管着朝政,干得不错。其中杨士奇,更是给仁宣之治出了大力。杨士奇(1366年2月3日-1444年4月2日),本名杨寓,字士奇,号东里,江西吉安府泰和县人,明朝初年重臣、学者。今天就来聊聊杨士奇这位明朝大臣。

明朝大臣杨士奇-为仁宣之治的出现做出了重要贡献 (明朝大臣杨士奇)(图1)

杨士奇是江西人,一岁就没了爹。建文年间,建文帝朱允炆找人修《明太祖实录》,有个叫王叔英的人觉得他有史才,就推荐了他。后来他进了翰林,当编纂官。吏部考这些进史馆的文臣,吏部尚书张紞看了杨士奇的卷子,直接奏请给他第一名。本来该授他吴王府副审理,但还是让他接着在编纂馆干活。 朱棣当了皇帝后,杨士奇被改成了翰林院编修。永乐二年(1404年),选宫僚,杨士奇当了左中允,三年后又升了左谕德。他当官特别小心,回家从来不提公事,就算至亲都听不着他在外面的事。他在朱棣面前,举止恭谨,说话在理,谈事看得准。永乐六年(1408年),朱棣北征,让杨士奇和蹇义、黄淮一起留下辅佐太子监国。所以啊,就像《大明风华》演的那样,历史上杨士奇确实是太子朱高炽的支持者。 永乐十四年,朱棣回京,听说汉王想夺嫡,还有别的坏心思,就问杨士奇。杨士奇让他削了汉王的两个护卫营,把汉王弄到乐安去了。永乐十五年,杨士奇升了翰林学士,还兼着之前的职。永乐十七年,改成左春坊大学士,兼翰林学士。永乐十八年,因为辅导太子没干好,被关进锦衣卫狱,关了十天就放出来了。 永乐二十二年七月,六十五岁的朱棣在北征回来的路上病死了。英国公张辅、阁臣杨荣怕朱高煦、朱高燧趁机捣乱,就瞒着不发丧。八月,太子朱高炽登基,就是明仁宗。 明仁宗当上皇帝后,杨士奇升了礼部侍郎兼华盖殿大学士。成了华盖殿大学士,就能进内阁,直接管朝政了。都知道,朱元璋废了丞相后,内阁就管着朝政,内阁首辅差不多就是明朝的宰相了。

明朝大臣杨士奇-为仁宣之治的出现做出了重要贡献 (明朝大臣杨士奇)(图1)

洪熙元年五月,朱高炽病重,把杨士奇和蹇义、黄淮、杨荣叫到思善门,让杨士奇写遗诏召太子朱瞻基到南京。我觉得杨士奇他们几个,算是明仁宗的托孤大臣了。有这几个托孤大臣帮着,明宣宗朱瞻基顺顺利继了位。明宣宗即位后,杨士奇负责修《明仁宗实录》。宣德元年,汉王朱高煦造反,明宣宗亲自带兵平了。 当时明朝老闹水旱灾,明宣宗找杨士奇商量下诏减租税什么的。杨士奇就请奏免了老百姓欠的薪鱼钱、减官田租、免粮税、清理冤案、裁汰工役,老百姓得了不少好处。 明宣宗挺能干,杨士奇他们内阁大臣也齐心协力帮着他,当时国内都说太平。朝上议事,明宣宗都虚心听。内阁大臣们相处也融洽,风气正。明宣宗即位时,内阁七个人里陈山、张瑛被调走了,黄淮病退了,就剩杨士奇、杨荣、杨溥仨,这就是有名的“三杨”。就靠这三位能臣,明朝才迎来了仁宣之治。 明宣宗当皇帝时,文有“三杨”、蹇义、夏原吉,武有英国公张辅,地方上还有于谦、周忱这样的巡抚,人才真不少,明朝国力更强了。可朱瞻基没两年,宣德十年正月初三突然病死了,才38岁。我觉得明宣宗这么年轻就没了,对明朝来说真是挺大的损失。

明朝大臣杨士奇-为仁宣之治的出现做出了重要贡献 (明朝大臣杨士奇)(图1)

明宣宗死后,明英宗即位,才九岁,朝政都是张太皇太后管着。太后让各部门的议案,先经“三杨”商量,再定夺。他们仨当时也挺有自信,杨士奇主张训练士兵守边疆,设南京参赞机务大臣,派文武镇抚各地,还撤了侦事的校尉。又请减租税、慎用刑罚、严格考核官员。杨士奇的这些建议,太后都批了执行。正统初年,朝政清明,杨士奇他们功劳不小。 正统三年,《明宣宗实录》修好了,杨士奇晋了少师。次年,他请求退休,没批准。后来英宗让他回家祭祖,不久又让他回来。杨士奇年纪大了,其实早就想退了。可英宗舍不得他这么能干的人走。不过英宗宠的宦官王振,却想对“三杨”下手。 最后,王振仗着英宗宠他,想弹劾杨荣,杨士奇出来帮忙解围。可后来杨荣死了,杨士奇、杨溥就越来越孤立。到了正统四年,英宗大举征讨麓川,花了国库好几万银子。正统七年,张太皇太后去世,王振势力更大了,作威作福,谁不满就抓谁。杨士奇也管不了这事了。

明朝大臣杨士奇-为仁宣之治的出现做出了重要贡献 (明朝大臣杨士奇)(图1)

当时,杨士奇的儿子杨稷为人傲慢,犯了法。御史们接连弹劾杨稷,朝廷商量不严惩,但把罪状告诉了杨士奇。后来又有人告发杨稷干的几十件坏事,杨士奇只能以年老有病辞职。我觉得这背后八成是王振在使绊子,想彻底挤走杨士奇。英宗怕伤着他,下诏安慰。杨士奇哭着谢恩,没多久就忧愁病倒了。 正统九年三月十四日,杨士奇去世,享年八十岁,追赠太师,谥号“文贞”。我觉得杨士奇一死,王振差不多就没啥能制衡他的了。就因为王振撺掇,英宗御驾亲征,搞出了土木堡之变,仁宣之治的成果一下子就没了。杨士奇辅过朱允炆、朱棣、朱高炽、朱瞻基、朱祁镇五位皇帝,对明朝的繁荣强大出了不少力。他还是个大学者,先后修了《明太祖实录》《明仁宗实录》《明宣宗实录》。你怎么看呢?


上一篇: 明朝与后金在辽东战争中的战略决战-萨尔浒之战简介 (明朝与后金对峙图) 下一篇:明宪宗朱见深是一位怎样的皇帝-他为明朝做了哪些事情 (明宪宗朱见深有几个儿子)
  • 历史趣闻
  • 收藏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