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达放走了元顺帝-朱元璋为何没有处罚他 (徐达放走元顺帝)
大家好,说起徐达的话,各位一定都有所耳闻吧,朱元璋,是明朝的开国皇帝,他推翻了元朝的残暴统治,从而建立了最后一个汉族统治的政权,在一统天下的过程中,朱元璋经历了很多危险时刻,也有很多逢凶化吉、遇难成祥...
徐达这名字,估计大伙儿都听过吧?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那可是个狠角色,把元朝给推翻了,建立了最后一个汉人王朝。他打天下的时候,身边跟着一帮猛将,徐达、常遇春都是响当当的,里头数徐达最厉害,不光能打,还会带兵,简直是帅才没跑了。
徐达(1332年-1385年),字天德,濠州钟离(现在安徽凤阳)人,明朝的开国军事大拿,淮西二十四将之一。

徐达出身农家,元朝末年跟着朱元璋干起义。1363年干趴了陈友谅,1364年朱元璋封他左相国。1367年又灭了张士诚,同年当上征虏大将军,带着常遇春北伐,把元朝给端了。1368年攻进大都,元朝完蛋。后来还一直追着元朝残余势力打,官越做越大,太傅、中书右丞相、太子少傅都干过,封魏国公。这人一辈子谨慎,会带兵,为明朝立下汗马功劳。
洪武十八年(1385年),徐达没了,追封中山王,谥号武宁,葬在钟山北边,朱元璋还亲自写了神道碑。后来又进了太庙和功臣庙,是明朝开国第一功臣,排在“六王”最前面。

洪武元年七月,徐达带着大军北伐,一路拿下山东、河南,眼瞅着就要打到大都(现在的北京)了。到通州的时候,离大都就五十多里,本来能直接冲进去抓元顺帝,结果徐达愣是停住了,在通州待了七天,一步没动。
这么一来,元顺帝带着太子、妃子,慌慌张张往北跑了。徐达这才带兵进城,结果呢?就一座空城。
徐达没罢休,又追到上都(现在内蒙古多伦县西北),把上都围得跟铁桶似的。眼瞅着元顺帝跑不了了,徐达却又放了他,这就让手下将领懵了。
常遇春第一个不乐意,当场就炸了,说要自己带兵去抓元顺帝。在他看来,徐达这是把天大的功劳给放跑了啊!
徐达看着暴跳如雷的常遇春,说:“元顺帝虽然是蛮夷,但当皇帝那么多年,底下人还是认他的。抓他不难,难的是抓了之后咋办。咱皇上要是抓了他,你说咋整?放走?不可能。关起来?显得皇上没度量。杀了他?咱皇上得被多少人骂。不放不杀,难道分块地养着他?咱又不乐意。干脆,让他走,走得越远越好,最好待漠北别出来,咱才能安心。”
徐达顿了顿,又说:“你可能会说,裂地封他?或者干脆杀了他解气?但这些都行不通啊。所以放他走,反倒是最省事的办法。”
《智囊》里也提过这事:“是随意地,然尝久帝天下,吾主上又何加焉?将裂地而封之乎,抑遂甘心也?既皆不可,则纵之固便。”
徐达说完,常遇春还是气鼓鼓地走了,心里就想着抓了元顺帝就能立大功,后面啥也不想,反正皇上肯定赏他。
徐达稍作休整就班师回朝了。刚到朝廷,常遇春就告了徐达一状,把放走元顺帝的事跟朱元璋说了。朱元璋听了,瞅了徐达一眼,笑了笑:“常爱卿别急,朕知道了,你先退下吧。”
常遇春听完都懵了,本来以为徐达得倒霉,结果朱元璋就这么轻飘飘过去了。但这事朱元璋记心里了,对徐达也多了几分戒备,这为后来徐达的死,埋下了根儿。
徐达这么干,确实给朱元璋省了事,但私自放走元顺帝,本身就是大罪。朱元璋当时没发作,是因为徐达刚打了胜仗,当场治罪怕军心不稳,只能先忍着,回头再收拾。
徐达其实是摸透了朱元璋的心思,知道朱元璋不想杀元顺帝,就想赶跑立威就行。但这事该朱元璋自己干,徐达替他干了,有越俎代庖的嫌疑。朱元璋这人小心眼,能高兴吗?再加上徐达功劳太大,功高震主,朱元璋不杀他,才怪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