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的军机处是一个怎样的机构-什么时候被废除的 (清朝的军机处相当于现在的什么部门)
喜欢历史的朋友都知道,清朝有一个非常特殊的机构,名字叫做军机处,它是清朝的中枢权力机关,地位非常的高,清朝著名的大贪官、权臣和珅,就曾经担任过领班军机大臣,那么军机处的作用是什么呢?就是帮助皇帝处理紧...
清朝有个挺有意思的机构叫军机处,说白了就是皇帝的“超级秘书处”,权力大得很。像和珅那种权臣,就干过领班军机大臣。那军机处到底是干嘛的呢?简单说,就是帮皇帝处理急事、管军政的。但你敢信吗?这么个能管全国大事的地方,居然只是个临时搭起来的班子,里面的军机大臣、军机章京什么的,都是兼职的“临时工”,上班没品级,工资都没得领。

军机处之所以出现,说白了就是皇帝想抓权。清朝前期,国家大事得开“议政王大臣会议”定夺,参会的基本都是满族宗室、八旗贝勒这些贵族,有点像“贵族议会”。到了康熙那会儿,皇权已经顶天了,跟这个“贵族议会”就有点不对付。康熙为了摆脱他们,搞了个南书房,专门写圣旨、发命令。

到了雍正,事情更急——他正忙着打准格尔,军务天天堆成山。就在南书房的基础上,设立了军机处,帮着他处理军务。第一批军机大臣都是挑的尚书、侍郎、大学士这些大官,比如十三阿哥胤祥、大学士张廷玉、鄂尔泰。军机处没衙门,大臣也没品级,名义上就是兼职。那他们在哪儿干活呢?就在隆宗门里,离养心殿不远,有个小值班房,就是他们的办公地。跟紫禁城里那些金碧辉煌的宫殿比,这值班房简直像个杂物间,里面就几把椅子、两张桌子,简陋得很。
为啥这么重要的地方,搞得这么寒酸?主要还是雍正是个工作狂,图方便。那时候西北军报随时可能来,他得跟军机大臣随时商量。但规矩是,晚上大臣不能随便进乾清门,怕耽误军机,干脆就把军机处设在隆宗门这个犄角旮旯里,有事抬脚就到。自打雍正设了军机处,清朝就一直用着,直到1911年搞责任内阁制,这个干了180年的“临时机构”才正式下岗。

最逗的是,这180年里,军机处作为清朝最高的“国家机关”,压根儿没在吏部备案过。说是临时工,权力却大得吓人,硬生生撑了180年,成了史上最“长寿”的临时部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