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要优待他们-清朝政府为什么要妥善的处理与蒙古的关系 (为什么要优待日本战俘)
很多人都不了解清朝与蒙古,接下来跟着趣历史小编一起欣赏,清朝是少数民族建立的王朝,它之所以能够统治中国长达200余年,其中原因虽然很多,但妥善地处理与蒙古的关系,进而获得蒙古封建主的强力支持,是极其重...
清朝和蒙古的关系,其实挺有意思的。很多人可能只知道清朝是满族建立的,但跟蒙古的纠葛,才是它能稳坐江山两百多年的关键之一。清朝作为少数民族政权,能统治中国这么久,原因不少,但跟蒙古处好关系,拉拢蒙古封建主支持,绝对是重中之重。所以有人说,清朝其实是靠“满蒙联合”来统治的。从统治利益出发,清朝把蒙古当重要支柱,既想让它强大,又得确保它对自己死心塌地。
清朝统治者花了快一百年,才慢慢把对蒙古的政策理顺,还越来越制度化。核心就一条:给蒙古各种优待,让他们死心塌地跟着清朝走。

首先,清朝把蒙古当自己人,地位仅次于满族,比汉人、回人这些都要高。大部分蒙古地区搞“盟旗制度”,让蒙古上层管自己的人,蒙古平民不用交国家赋税,经济上好处不少。清朝还学了满洲的爵位,给蒙古封建主分亲王、郡王、贝勒、贝子这些,连原来的汗都保留着。有意思的是,蒙古被封王公的比满洲还多,而且爵位都是原封不动继承,不像满洲经常降级。顺治皇帝还跟蒙古各部拍胸脯说:“我们清朝世世代代当天子,你们也世世代代当王,富贵享不断,名声传千古。”光绪末年,全蒙古有汗5个,王42个,贝勒28个,贝子29个,公70个,还有扎萨克台吉71个,加起来245个。
这些人每年轮流去北京、承德见皇帝,皇帝给一堆赏赐,还搞各种娱乐活动,关系处得跟兄弟似的。
其次,满蒙联姻这事儿,规模大、层次多,持续了好几百年。最早努尔哈赤就娶了蒙古贵族的女儿,皇太极也娶,后来生的福临就是顺治皇帝。不光皇室,贝勒大臣们也娶蒙古姑娘。反过来,很多皇帝和宗室女儿嫁给蒙古贵族,女婿叫“额驸”,虽然不是皇族,但也是皇亲国戚,有爵位有权。1612年到1912年,嫁给蒙古的公主、格格一共432人,他们的子孙更多。比如光绪末年,科尔沁达尔汉王旗的公主子孙、姻亲台吉就有2000人,土谢图王旗522人,敖汉旗610多人,巴林旗170多人。这还只是一部分,其他地方更多。乾隆皇帝请蒙古王公吃饭时都说了:“今天来吃饭的,基本都是我的儿孙辈。”

最后,清朝还搞了个封禁政策,保护蒙古。不让内地汉人随便去蒙古开垦,主要是怕冲击蒙古人以放牧为主的生活。还限制蒙汉交往,怕蒙古人学汉文化、跟汉人通婚,被同化了。当时蒙古经济文化比汉人落后,扛不住人口多、文化发达的汉人冲击,不然蒙古社会可能乱,清朝边疆也不安稳。清朝这么干,主要是为了自己统治,但客观上也保护了蒙古民族共同体,连蒙古的生态环境都顺带保护了。不过呢,清朝也不是完全断绝来往,搞中原和蒙古的互市贸易,让内地商人去蒙古做生意,互通有无,弥补游牧经济的不足,蒙古社会也靠中原经济支援了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