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为什么喜欢喝茶-唐朝人又是怎么喝茶的 (唐朝为什么喜欢以汉代唐)
还不知道,唐朝喝茶的读者,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茶叶,起源于中国,行销于世界,饮茶,不仅是一种休闲,更是一种文化,说起中国人饮茶的巅峰,当然要数唐朝,毕竟唐代陆羽可是写出了...
唐朝人到底有多爱喝茶?这么说吧,宁可一天不吃饭,也不能没茶喝,这话真不是夸张。
茶叶这东西,在中国老早就有了,传说神农尝百草的时候靠它解毒。后来慢慢发展,到了南北朝,上流社会开始流行喝茶,但那时候还是贵族们的专属。真正全民喝茶的风潮,得等到唐朝。

为啥唐朝人这么痴迷喝茶呢?其实原因挺多的。
首先,喝茶这事儿从上到下都推了一把,皇帝喜欢,文人墨客也捧场,大唐嘛,哪那么多规矩,老百姓也能跟着喝。
其次,佛道两教也出了不少力。僧道们打坐修行,喝茶能提神不犯困,信徒一多,喝茶的人自然就多了。
再就是茶叶种得地方多了,产量上去了,以前贵族才能喝到的茶,普通人家也能买得起,喝得上了。
最关键的是,喝茶好处实在:提神、消食、降压,还养人。不同茶还有不同功效,这么好的东西,谁能不爱?

那唐朝人到底怎么喝茶呢?讲究的人可多了,尤其是文人墨客。煮茶、煎茶一套一套的,连煮茶的水都有说法:“山水上,江水中,井水下”,用的茶具更是五花八门,风炉、筥、炭挝……光听名字就够今人眼花缭乱的。
但老百姓就没这么多讲究了,渴了一碗闷下去,或者加点盐巴、姜片、桂皮、橘皮啥的,跟现在南方一些地方喝茶爱放芝麻、黄豆一个道理,主打一个解渴顺便喝点味儿。
不过不管讲究还是不讲究,喝茶在唐朝确实成了全民习惯。据《封氏见闻记》说,古人也喝茶,但没像唐朝人这么“上瘾”,从早喝到晚,都快成风俗了。晚唐以后,茶叶直接成了生活必需品,“柴米油盐酱醋茶”的格局,就是那时候定下的。

既然这么爱喝茶,那留下的作品肯定少不了。最出名的当然是陆羽的《茶经》,从茶叶源头到怎么煮、怎么喝,写得明明白白,堪称茶叶界的“百科全书”。
诗里写茶的更是绝,卢仝的《饮茶歌》能把喝茶喝出仙气:“一碗喉吻润,二碗破孤闷……七碗吃不也,唯觉两腋习习清风生。”听着就让人觉得,这茶喝得值了。
画里也有不少喝茶的场景,比如阎立本的《萧翼赚兰亭图》、周昉的《调琴啜茗图》,画里的人端着茶碗,一派悠然,隔着画都能闻到茶香。

今天,你喝茶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