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的生活有多艰苦-地位万人之上的朱元璋 (当年的生活有哪些变化)
很多人都不了解朱元璋,接下来跟着趣历史小编一起欣赏,草根皇帝朱元璋,他出身低微,少年时代和部分青年时代,都处于长期食不果腹的状态,随时有饿死的风险,而他的几个哥哥和弟弟,也应饥饿而死,然而就是在这样的...
很多人对朱元璋的印象,可能就停留在“草根皇帝”这四个字上,但其实他年轻时候的事儿,说出来真让人心里发紧。
朱元璋这出身,是真低微,少年和青年那几年,基本就是饿着肚子活着的,随时可能饿死。他几个哥哥弟弟,也都是这么没的。
可就是这么个境况,他愣是活下来了,还硬生生打下了那么个大明——没汉朝的和亲,没唐朝的结盟,没宋朝的岁币,更没有什么兄弟分封的客气话,就一句“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够硬气。

古代特别讲究孝道,也讲究入土为安。普通人就算没钱找风水宝地,也会挑个偏僻地儿,把父母埋了,怕虫子老鼠啃尸体。
但你可能不知道,当上皇帝的朱元璋,当年居然把亲爹的尸身扔洪水里了。刘伯温知道后,还一个劲儿说“你是对的”,这到底咋回事?
朱元璋,原名朱重八,家里老八,日子苦得跟黄连似的。起早贪黑干活,还是填不饱肚子,那会儿天下乱,朝廷打来打去,天灾又多,老百姓都跑没了,他家就守着那几亩地,不走——走了,全家喝西北风?所以朱元璋从小就饿得前胸贴后背,后来他恨贪官,估计就是这时候饿怕了。
可祸不单行,朱家几个哥哥,一个个饿得皮包骨头,还挣扎着想干活,后来是弟弟,再后来,那个一直用肩膀扛着全家的男人,就这么倒下了,再也没起来。
朱元璋当时心里又急又委屈,抽抽噎噎地用张草席裹了爹的尸身,连哭都不敢大声,怕哭没了力气,扛不动上山。
可刚扛到半路,暴雨就来了,哗哗的,土路立马成了泥坑,本来就难走,这下更滑了。朱元璋没办法,只能找个地方歇脚,把草席放下,想着等雨小点再找地方埋爹。

人算不如天算,雨没停,洪水倒先从山上冲下来了。朱元璋吓得撒腿就跑,就想着活命,哪还顾得上那张草席?等洪水退了,天也晴了,他回去一看,草席没了,爹的尸身让洪水冲走了。
朱元璋当时眼泪就下来了,一个劲儿骂自己不是东西。这事儿成了他心里的一根刺,明朝不是讲究以孝治国嘛,他连爹都没好好埋,算什么孝子?想都不敢跟人说,直到有天跟刘伯温提了一句,想让他宽宽心。

结果刘伯温听了,反倒拍腿说“你做得对”!还拿五行八卦圆场,说那洪水是天水,冲到龙穴里去了,保着大明国运呢。朱元璋这才稍微好受点,可想起这事儿,还是叹气,没好好埋爹,这辈子都遗憾。
说到底,朱元璋那时候要是非守着尸体不走,估计自己也得被洪水冲走。哪还有后来的大明皇帝?所以刘伯温那话,不光是宽心,也是实话——人活着,才有后来的事儿。
咱们现在不用饿肚子,也不用打仗,条件比朱元璋那时候强太多了。只要心里有劲儿,找对路子,谁都能活出自己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