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后蒙古帝国为何开始瓦解-成吉思汗带着蒙古帝国崛起 (死后蒙古帝国灭亡了吗)
今天趣历史小编给大家带来成吉思汗和蒙古,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如果将1206年成吉思汗的斡难河大会,视为蒙古帝国建立的标志,那么这个帝国最终的瓦解,实际上则是从窝阔台汗到忽必烈,1260...
把1206年成吉思汗在斡难河大会称汗,当蒙古帝国起点的话,那这个帝国最后散伙,其实是从窝阔台汗到忽必烈(1260年才称汗)这俩代四个汗手里,慢慢散的架。不过得先说清楚两点:一是“蒙古帝国”这词儿,其实是西方史学家叫出来的,专指当时统一的蒙古国;二是说实话,就算那时候叫“统一”,也挺勉强,压根算不上真·大一统。

伊尔汗国细密画《窝阔台汗加冕》
到了蒙哥汗和忽必烈那会儿,各个汗国早就开始各玩各的了,除了伊尔汗国还算认蒙古本部,其他那些没被直接控制的蒙古王公,基本都不认忽烈是老大,不认自己得归他管。就算四大汗国全建起来了,勉强还能把它们跟后来的元帝国凑一块儿叫“帝国”,但按游牧帝国的标准来看,这也算不上统一国家。怎么就混成这样了呢?得从蒙古帝国没崛起前的老底子,还有扩张过程中的那些变化说起。
成吉思汗刚建蒙古汗国那会儿,这国家跟以前的匈奴、突厥差不多,都是一个能镇住其他部族的大部族,带着小弟们组起来的游牧帝国联盟。但跟匈奴、突厥不一样的是,成吉思汗把草原各部捏合到一块儿,不光靠打,还用了萨满教,让孛儿只斤家在军事、政治、宗教上都成了“天选家族”,也就是后来说的“黄金家族”。
虽说成吉思汗家比以前那些草原老大统治基础好点,但他既没本事,也不想改蒙古人的老一套经济,搞不出能管住整个草原的强力体系。所以他管各部族的方式特简单粗暴:把原本文化、宗教、甚至祖宗都不一样的各部,全打散了重新编组,然后让自己的亲戚和手下将领去带这些新编的部众。
成吉思汗
靠血缘抱团儿维持国家,历史上不新鲜,有的还能挺挺久。但对蒙古来说,成吉思汗一开打,中亚、钦察草原、西辽、西夏……地盘跟滚雪球似的越滚越大。地盘突然暴涨,让蒙古帝国内部本来就靠血缘粘着的脆弱关系,直接裂了大口子。
其实哪国扩张都躲不开一个问题:地盘越大,管起来越费劲,控制地方势力的成本蹭蹭涨。蒙古的军队模式更特殊,他们打地盘不像打仗,更像是大规模搬家。而且征服哪儿就吸收哪儿的本地武装,这样一来,出去征服的部族在新地盘上很快就能自己扎下根,搞出蒙古上层管不住的地方势力。所以成吉思汗分封儿子,某种程度上就是默认他们以后要各占一方的现实。
这是现代复原的金帐汗国拔都萨莱,它是第一个独立的汗国,主要原因就在——他们所在的钦察草原,离蒙古老家太远了!
不过这模式也不是一无是处,或者说,这么扩张本来就是为了快速用上新征服地的资源,达到“以战养战”的目的,分封土地还能让蒙古王公们更有劲儿去打天下。但历史上那么多亲人反目的例子都证明,血缘这东西,终究敌不过利益纠葛,蒙古帝国也一样。
前面也说了,蒙古帝国扩张的过程,其实就是各地新势力冒头的过程。所以不同文明地区的蒙古汗庭,根据自己那边的环境和文化,慢慢搞出了自己的宗教、行政、经济体系。这样一来,各个汗国的差别越来越大,宗教、经济上的冲突就躲不开了。再加上贵由汗死后,汗位从窝阔台一系跑到了拖雷一系,蒙古本部对窝阔台汗国、金帐汗国,还有后来的察合台汗国这些分支的威望就一落千丈。这下蒙古帝国更难靠血缘维持统一了,甚至长期掐架。
蒙哥汗
不过历史总爱开玩笑。到了元帝国第二个皇帝元成宗铁穆耳那儿,居然还真重新建起了对其他汗国的宗主权。这主要是因为元成宗在西北把窝阔台汗国给灭了,瓜分了地盘,让其他王公看到元帝国的武力值。但除了拔高一下元帝国的威望,让西北消停会儿,这事儿也没带来啥额外的好处。
元帝国在西北的军事成功并不足以带来更大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