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哥与忽必烈在征服南宋这件事上-嫌隙会越来越大 (蒙哥与忽必烈谁厉害)
嗨又和大家见面了,今天趣历史小编带来了一篇关于蒙哥的文章,希望你们喜欢,蒙哥汗二年,1252年,六月,忽必烈到曲先脑儿,蒙语脑儿意为湖,蒙古驻夏之地,朝见蒙哥,蒙哥命忽必烈率军征云南,老将兀良合台,速...
1252年六月,忽必烈跑到曲先脑儿(就是蒙古人夏天待的湖边)见了他哥蒙哥。蒙哥直接下令,让忽必烈带兵去打云南。老将兀良合台(速不台的儿子)管军事,还带着姚枢、刘秉忠这些谋士跟着。同年秋天,忽必烈从蒙古出发往南打。第二年夏天,他在六盘山驻扎,秋天到临洮(现在甘肃临洮),然后绕吐蕃(现在四川甘孜那边),到了忒剌(现在四川松潘),接着分三路进攻。最后大理被攻破了,忽必烈让姚枢用布撕成旗子,写上“不许杀人”,大理老百姓这才没遭殃。
以前啊,大家总说忽必烈打大理,是蒙古人对南宋搞的“斡腹”计划——就是绕开正面,从背后捅刀子。不过呢,要是仔细翻翻那些老文献,就会发现这里头有点说不清道不明的矛盾。有的文献写,忽必烈1252年从漠北出发,是直接打南宋的;可有的文献又说,他是1253年接到命令,从河西出发去打大理的。这两个说法,时间和地点都对不上,让人犯迷糊。
那到底哪个是真的呢?其实啊,十三世纪中期,蒙古人绕过甘、川、藏打大理,也就是所谓的“斡腹”之谋,不过是后来人按套路说的。那时候的人和史学家,都以为蒙古人是先占了大理,再绕回来打南宋。可这么一说,就把事儿给说歪了。
蒙古本来灭宋的路子,一直是走汉中进川蜀,硬碰硬打。蒙哥当了大汗后,野心就藏不住了,盯着还没征服的地儿,南宋就是其中一块。1252年,蒙哥让他弟忽必烈从漠北出发,去打南宋。蒙哥对忽必烈期望挺高,结果第二年忽必烈就开始到处打听南方的情况,想找别的路。
摸清楚情况后,忽必烈发现,要是按原计划直接打南宋,太难了,容易翻车。他就上书蒙哥,说要不先打大理,再从后面打南宋。俩人吵了一架,最后蒙哥还是同意了。
可从1252年接到命令,到1256年,忽必烈手里攥着兵权,却一直没对南宋动过真格的大部队。蒙哥不乐意了,兄弟俩之间就有了隔阂。为了搞清楚忽必烈到底在干啥,蒙哥派人去陕西、河南“勾考”(就是查账、考核)。这么一来,俩人的矛盾更大了。
过去学术界总说,蒙哥和忽必烈闹掰,是因为忽必烈背地里在中原搞势力,让蒙哥起了疑心。这话听着有点道理,但可能没抓住重点——忽必烈在南宋这事儿上一直磨磨蹭蹭,不真打,这才是关键吧?后来俩人矛盾越来越深,蒙哥决定自己亲自打南宋,而且出征名单上,压根没忽必烈。有的史书说,忽必烈当时脚坏了,走不了,留在了合剌温只敦。
其实啊,蒙哥和忽必烈俩人想法差得挺远。
为啥这么说呢?
蒙哥亲征的时候,选的路子和忽必烈完全相反。他直接冲川蜀打,想一路杀到南宋。可惜蒙哥高估了蒙古的势力,对南方情况也不太熟,最后死在了征宋的路上,没完成统一天下的梦。那会儿忽必烈其实挺担心蒙哥坚持原计划的,结果真传来了噩耗。
虽然蒙哥死前没灭南宋,但他这一去世,对当时的世界格局影响可大了。不光旭烈兀的第三次西征被迫停下,还爆发了他弟忽必烈和阿里不哥抢位子的事儿,最后大蒙古国分裂了。有人可能会问:为啥看汉文典籍时,史学家总忽略蒙哥最初让忽必烈直接打南宋的命令呢?
可能是因为,好胜又自尊心强的蒙古人,觉得蒙哥死在征途上,是他们征服路上的大挫折,是耻辱,所以史书上就避而不谈了。至于忽必烈打下大理后为啥转头往北,现在也说不清了。也许是打大理时蒙古军伤得太重,他不得不回去。
反正不管咋说,蒙哥在历史上也算一号人物,打仗是真厉害,蒙古铁骑那么剽悍,跟着他打天下,对手见了都得发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