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历史趣闻 > 正文

文天祥自己宁死不屈-为何允许自己的弟弟投降 (文天祥自述)

文天祥的故事大家真的了解吗?今天趣历史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文天祥有很多头衔,比如文学家、政治家、爱国诗人、民族英雄、抗元名臣等等,在这众多的头衔中,最为人所瞩目的,应该就是,抗元名臣,了,因为文...

admin

文天祥的故事,你真的了解吗?

文天祥头衔不少,文学家、政治家、爱国诗人、民族英雄、抗元名臣……但最让人记住的,大概还是“抗元名臣”——毕竟他用了一辈子跟元军死磕。

作为南宋的状元丞相,国家快不行的时候,他明知道打不过,还是拉起队伍去救国。后来兵败被俘,元军各种诱惑他投降,他愣是没点头。

有人让他写信劝降南宋另一个名将张世杰,他直接写了首《过零丁洋》甩过去,最后两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简直成了千古硬核名言,妥妥的舍生取义标杆。

文天祥自己宁死不屈-为何允许自己的弟弟投降 (文天祥自述)(图1)

但你知道吗?文天祥还有俩亲弟弟,文璧和文璋。更绝的是,这哥俩后来居然投降了文天祥这辈子最恨的元朝——而且,文天祥好像还默认了?

《宋史》里说,文天祥死后,他老婆欧阳氏收尸,发现了他就义前写的绝命诗:“孔曰成仁,孟曰取义,唯其义尽,所以仁至。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而今而后,庶几无愧。”既然他都觉得自己这辈子没亏心,为啥还默许弟弟降元呢?

先从文家兄弟说起。文天祥仨弟弟仨妹妹,老三文霆孙早夭,就剩文璧、文璋哥俩。仨兄弟一起读书,文天祥中了状元,俩弟弟也先后中了举,挺厉害的。

后来各自当官,分开了,但文天祥常写信教弟弟怎么做人、怎么当官。德祐元年(1275年),元军打过长江,文天祥在赣州当知州,二话不说就起兵勤王,还让弟弟文璧当助手。结果没过多久,奶奶没了,文天祥走不开,就让文璧回家守孝。文璧刚带着一家老小回老家,朝廷又让他去惠州当知州。为了保住老妈、妹妹和文天祥的老婆孩子,文璧干脆把全家都接去了惠州。那会儿文家真是一路颠沛流离啊。

文天祥自己宁死不屈-为何允许自己的弟弟投降 (文天祥自述)(图1)

祥兴元年(1278年),文天祥被俘,紧接着南宋就没了。文家哥俩,等于没了效忠的对象。这时候文璧和文璋就懵了:前面三条路,殉国?南宋都亡了,皇帝都没了,给谁殉?逃亡?家里老老小小一大堆,跑也跑不掉,被抓回来更惨。投降?好像……只剩这条路了。

哥俩商量完,干脆把惠州城献给了元朝。不过他们也没真想给元朝干活,带着家人回了老家,打算隐姓埋名过日子。结果元朝不干,觉得文璧这人才不能浪费,三番五次下诏,非让他去大都(北京)当官。

后来文璧被任命为临江路总管兼府尹,朝廷还让他去探望当时被关在大都监狱里的文天祥。文天祥知道弟弟降元后,只写了一首诗:“去年别我旋出岭,今年汝来亦至燕;弟兄一囚一乘马,同父同母不同天……”这首诗看得出来,文天祥没怪弟弟,之后还一直跟弟弟有书信来往。

真正证明文天祥默许弟弟降元的,是他给文璧儿子写的信。他在信里说:“我当丞相,不得不殉国;你爸和你叔(指文璋),得保住全家人。忠和孝,各走各的路吧。”说白了,文天祥觉得自己是丞相,得对得起宋朝;可弟弟不一样,他们只是地方官,尽力过就行。宋朝都翻不了盘了,非要拉着全家陪葬,不是更亏?

文天祥自己宁死不屈-为何允许自己的弟弟投降 (文天祥自述)(图1)

其实文天祥早就有过这种选择。后来他在狱里收到女儿的信,知道老婆女儿都在元宫里当奴婢,他就知道:只有投降,一家人才能团聚。但他不能因为妻女就丢了气节,那太自私了。所以他才默许弟弟降元,这样至少能保住所有人。

可降敌这事儿,外人哪能理解?历朝历代都有人骂文璧卖主求荣,连乾隆都说:“弟弟当官,地下怎么见哥哥?”但话说回来,大局已定,“兄尽忠、弟尽孝”有啥不行?非要文家全族陪葬才算爱国?其实文璧降元后,真没亏心。

文天祥自己宁死不屈-为何允许自己的弟弟投降 (文天祥自述)(图1)

首先,为了保全家,就文璧一个人出来当官,其他人都不做官。他上任后,专门救南宋遗民,史书说“念广兵后疮残,凡可以救民于水火与衣冠于涂炭者,尽心焉”——说白了,就是不管是不是宋朝人,只要老百姓遭难,他都救。

他还把文家祖屋买回来,建了家庙祭祖,给哥哥文天祥修了祠堂。把被俘的大嫂欧阳氏接回家养老,还到处收集文天祥的遗稿,给他出书。相当于文璧一个人扛起了整个文家的担子,照顾老小,传承香火。

可这么干,他得顶着“叛徒”的骂名啊。死容易,活着扛着全家的责任,还要被世人戳脊梁骨,才叫难。所以现在想想,其实挺能理解文璧的,也明白文天祥为啥会默认他降元了。

文天祥自己宁死不屈-为何允许自己的弟弟投降 (文天祥自述)(图1)

后来有人骂文璧卖主求荣,连乾隆都说:“弟弟当官,地下怎么见哥哥?”但话说回来,大局已定,“兄尽忠、弟尽孝”有啥不行?非要文家全族陪葬才算爱国?其实文璧降元后,真没亏心。

首先,为了保全家,就文璧一个人出来当官,其他人都不做官。他上任后,专门救南宋遗民,史书说“念广兵后疮残,凡可以救民于水火与衣冠于涂炭者,尽心焉”——说白了,就是不管是不是宋朝人,只要老百姓遭难,他都救。

他还把文家祖屋买回来,建了家庙祭祖,给哥哥文天祥修了祠堂。把被俘的大嫂欧阳氏接回家养老,还到处收集文天祥的遗稿,给他出书。相当于文璧一个人扛起了整个文家的担子,照顾老小,传承香火。

可这么干,他得顶着“叛徒”的骂名啊。死容易,活着扛着全家的责任,还要被世人戳脊梁骨,才叫难。所以现在想想,其实挺能理解文璧的,也明白文天祥为啥会默认他降元了。


上一篇: 亡国时背幼帝投海自尽-与文天祥同朝为官的陆秀夫在南宋灭亡时都做了什么事情 (亡国时背幼帝是哪一集) 下一篇:留下丹心照汗青千古绝唱的文天祥是什么结局? (留下丹心照汗青意思)
  • 历史趣闻
  • 收藏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