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历史趣闻 > 正文

失在太宽-朱元璋说过元朝失天下-朱元璋为何有这种认识

对朱元璋和元朝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趣历史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今元朝失之于宽,故朕济之以猛,看清楚,朱元璋可没说元朝以宽仁失天下,而是说,失在太宽,,是宽而不是宽仁,语出,皇明宝训,,原文摘录...

admin
最近琢磨朱元璋和元朝的事,越想越有意思,今天就随便聊聊。 “今元朝失之于宽,故朕济之以猛”。注意啊,朱元璋可没说元朝是“宽仁”失天下,他说的是“失在太宽”,是“宽”不是“宽仁”,一字之差,意思差远了。 这话出自《皇明宝训》,原文大概是这样的: 朕观元朝之失天下,失在太宽。昔秦失于暴,汉兴济之以宽,以宽济猛,是为得之。今元朝失之于宽,故朕济之以猛,宽猛相济,惟务适宜尔。 那朱元璋为啥这么想呢?咱们得先拆解一下“皇权”这玩意儿。 皇权这东西,得分开看:一种是制度性皇权,一种是个人性皇权。制度性皇权,说白了就是把皇帝当成一个国家机器的核心,靠官僚体系来统治;个人性皇权呢,就是皇帝自己这个活人,想干啥就干啥的自由意志。 虽然皇帝一直跟丞相抢权,但抢的主要是制度性皇权,目的就是让自己始终是权力核心,手段就是把官僚体系这个工具武装到牙齿。所以中国皇帝跟日本天皇不一样,不仅有名有实,权力还越来越大,后期谁也掀不了他的桌子。 但这只是制度性皇权。官僚体系越强大,个人性皇权就越受限制,皇帝想干点自己想干的事,就容易跟制度性皇权打架。所以制度性皇权越强,皇帝个人就越不自由。 比如始皇帝,一高兴就建阿房宫,搞得“蜀山兀,阿房出”;汉武帝也猛,搞十八万军队的大阅兵,还跑去泰山封禅,全国都得跟着他折腾。这就是皇帝想干啥就干啥,“我的天下我做主”。 但宋朝皇帝就惨多了。宋真宗也要封禅泰山,可他这个皇帝,居然得先搞定宰相王旦。怎么搞定?行贿!而且贿赂方式还挺艺术:请王旦喝酒,喝完送他一坛“御赐好酒”,让他带回家和媳妇喝。结果王旦打开一看,坛子里装的全是珍珠。这意思就是:“真哥要封禅,旦哥你别拦着。”皇帝想干点私事,居然得给大臣送钱,这个人性皇权被挤压得也太卑微了。 不过宋朝皇帝的制度性皇权可太强了,老百姓造反只反官僚不反皇帝,就像《水浒传》里阮小五唱的:“酷吏赃官都杀尽,忠心报答赵官家。”杀贪官是为了替天行道,更是为了报答赵家皇帝,这制度性皇权都快成信仰了。 然后到元朝了,元朝皇帝靠啥统治?根本不是官僚体系,而是怯薛和达鲁花赤。怯薛就是皇帝的亲兵护卫,朝廷大权基本被他们把持;达鲁花赤是“镇守者”,主要是蒙古人和色目人,盯着地方官员干活。说白了,这俩就是皇帝的“奴才”,专门替皇帝维护个人利益,国家公事?那可不关他们事。 这两伙人是啥来头?就是皇帝的狗腿子,维护皇帝个人利益,公共利益?卑微的官僚操心去吧。 把持大权的是皇帝的奴才,结果就是元朝皇帝的个人性皇权要多彪悍有多彪悍。宋朝大臣能在朝堂上摁着皇帝讲道理:“我今天必须说,你今天必须听!”元朝大臣呢?皇帝瞅你不顺眼,拉出去就是一顿鞭子,明朝的廷杖就是学的元朝。这大臣跟皇帝的关系,完全不是一个量级的。 所以这么一设置,元朝的官僚体系能不脆弱吗?脆弱到啥程度?举个老掉牙但有意思的例子: 这和尚每道有圣旨么道,没体例的勾当休做者。做呵,他每不怕那甚么!圣旨俺的。 这是元朝《宣赐涌泉寺圣旨碑》的摘录,意思就是:“你们这群和尚,别干那些没体例的坏事,敢干?不怕我收拾你们!这就是俺的圣旨。”这哪是圣旨啊,简直是黑社会大哥教训小弟的口气。可问题是,这种圣旨是怎么从中书省发出来的?朝廷的官僚们,到底还干不干正事了? 不干了,撂挑子了,爱咋咋地,都交给你你的怯薛护卫亲兵干去吧。这就是大元官僚的普遍心态。鞭子你随便抽,但别指望我们好好干活了。朝廷这样,地方更乱,完全在搞自治。 行省制是元朝发明的,但元朝的行省权力大得很,基本就是承认地方部落。最要害的是行省能财政自主,这只有汉代诸侯国能比了。行省里还有蒙古宗室的封地,更是一个个独立王国。 元朝的财政分权也奇葩,中央朝廷主要靠商税和盐引,盐引收入占了财政八成,其他赋税全给地方了,爱咋玩咋玩。还不止,元朝居然搞出“包税制”,把地方当公司治理。比如陕西一年税能收一万九千锭白银,官员说努努力能收四万,那就派他去收,收上五万四千锭,四万给朝廷,剩下的归他们自己。这么搞,官员能不腐败吗? 朝廷乱、地方乱,官僚体系后期跟扯淡一样。官僚体系是制度性皇权的工具,工具不行,制度性皇权自然弱。老百姓啥感受? 挺爽的,因为自由啊!想干啥干啥,没天天有官员来折腾你。但自由是有代价的,出了问题只能自己扛。 蒙古人重视农业后,鼓励农民结社种地,减税力度比其他王朝大。一个原因是朝廷不咋靠农业税,靠商税盐引就够了;另一个是不用抵抗草原入侵,老百姓不用为战争埋单。 经商更自由,元朝商人地位仅次于蒙古人和色目人,很多商业人才还成了政府高官,因为朝廷需要他们搞钱。色目人地位高,就是因为他们会理财,比如阿合马。 文化和宗教也没人管,元杂剧讽刺黑暗的作品都能流行,蒙古贵族还搬着马扎一起看。他们信奉用刀子说话,没必要整意识形态的含沙射影。 所以作为元朝百姓的朱元璋,才会觉得“元朝失之于宽”。但这种宽,难道不是宽仁吗?有好的,自然有坏的。 元朝早期的黑暗不说了,都是血泪史。就说后来的,制度性皇权弱,肯定出问题。首先是政治黑暗和官员腐败,包税制把国家当公司玩,当官就等于创业,怎么榨取老百姓可想而知。 政治黑暗呢?元朝皇帝自由,他手下的奴才也自由。就阿合马,当丞相的,居然在大都城里抢男霸女。《马可波罗游记》里写,他看上谁家漂亮姑娘,手下爪牙就上门说:“把你女儿嫁给阿合马,我们让他爸当三年封疆大吏。”姑娘父亲不敢不答应,阿合马就跑去跟皇帝说“这人适合当官”,皇帝点头,这姑娘父亲就真上任了。阿合马有妻妾400多人,儿子25个,这丞相当得跟地痞头子似的。 这种丞相能不招人恨吗?大臣劝谏皇帝说阿合马不是好人,百姓请愿说该杀,但忽必烈能杀吗?不能啊,阿合马是自家奴才,他不爱大臣、不爱百姓,甚至不爱大元帝国,但他爱皇帝啊。所以阿合马不仅地位稳固,还年年升迁,从奴隶干到左丞相。 但之前说了,大元的制度性皇权弱,官僚体系差,皇帝和丞相都别想被官僚体系保护。 公元1282年,一个叫王著的山东大汉,伙同个江湖术士,假扮太子回京礼佛,把阿合马诓出来,当着众人的面,用铜锤把他的脑壳砸碎了。堂堂一国丞相,居然被一个千户长和江湖术士给干死了,这大元朝的朝政乱成啥样了。 丞相被干死不算啥,倒霉的还有皇帝。1315年,元仁宗想规定宗王封地的达鲁花赤由朝廷任命,结果蒙古贵族直接炸锅,一起骂皇帝。元仁宗没办法,只能收回成命:“我改主意了,你们自己任命吧。”皇帝的话说废就废,也就元朝皇帝心这么大。 关键是皇帝心不大也不行,因为蒙古宗室真能拔刀子。公元1232年,元英宗从上都回大都,在南坡被一帮蒙古宗王和权臣捅死了。为啥?就因为皇帝没钱给宗王发“岁赐”(年终分红),把分红取消了,宗王们不干了,直接拔刀子。皇帝都被自家叔伯子侄杀了,这皇权还能稳吗? 所以说,朱元璋说“元朝失之于宽”,这“宽”里哪有仁啊,就是管得松。松了,老百姓是自由了,但国家也乱套了:丞相被街头混混砸死,皇帝被自家亲戚捅死,朝廷跟菜市场一样。元末那会儿,连平叛的军队都能自己打起来。朱元璋看着这架势,可不就想“我反其道而行之,用猛政策”?不然大明不也跟着元朝完蛋?


上一篇: 结果让元朝大军闻风丧胆-南宋派出一个文盲大将 (结果让元朝大汉灭亡) 下一篇:元朝作为高丽的宗主国-元朝为何把公主嫁到高丽去 (元朝统治高丽)
  • 历史趣闻
  • 收藏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