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历史趣闻 > 正文

直接影响了北宋历史-一书生在皇宫外喊冤 (直接影响了其参与政治时对政策的解读)

北宋开宝六年,973年,三月的一天,东京开封的皇宫门前一阵喧哗,一位书生挥动手中的木槌,奋力敲击着一面大鼓,同时高声喊冤,声震宫阙,谁也没有想到,这位胆大包天的书生,居然深刻影响了中国的古代历史,长达...

admin

北宋开宝六年(973年)三月的一天,东京开封的宫门口突然“咚咚咚”一阵大鼓响,一个书生举着木槌,一边敲一边喊冤,声音大得整个皇宫都能听见。谁能想到,这位胆大的书生,居然往后搅动了中国古代历史九百多年!这背后到底有啥故事?咱接着往下看。

先说说这书生为啥闹这么一出——他落第了。这书生叫徐士廉,那年他在开封参加会试,结果没考上。徐士廉当场就不干了,觉得自己明明有才,结果没考上,一怒之下,直接决定“告御状”!其实从魏晋那会儿,宫门口就摆了个“登闻鼓”,谁有冤屈就能去敲,直接跟皇帝喊话,这算是个老传统了。

北宋那会儿,登闻鼓就摆在宫正门宣德门外。徐士廉二话不说,跑过去就“咚咚咚”敲了起来。当时在宫里的正是宋太祖赵匡胤,听说有人敲登闻鼓告状,立马就把他叫来问问。徐士廉当着文武百官的面,直接把矛头指向了主考官李昉,说他录取的时候不公正,偏袒自己人。

直接影响了北宋历史-一书生在皇宫外喊冤 (直接影响了其参与政治时对政策的解读)(图1)

皇帝这头儿也没闲着,开始查了。徐士廉这么一闹,赵匡胤心里更犯嘀咕了。为啥呢?因为前几天这些新科进士刚进宫谢恩,赵匡胤当时就觉得不对劲——有两个叫武济川、刘濬的,看着就没什么本事,回答问题都磕磕巴巴,当场就被他给刷下来了。关键,这武济川还是主考官李昉的老乡!

赵匡胤赶紧问翰林学士卢多逊这事儿咋回事。卢多逊本来就和李昉不对付,立马就说:“嗯,我也听说过些风声。”得,赵匡胤一听,干脆,重考!第一步,他让贡院把所有没考上的考生名单拉出来,一共三百六十人;然后,赵匡胤亲自挑,选了一百九十五个,加上徐士廉他们,每人发纸笔,单独考一场诗赋;最后,在讲武殿,赵匡胤亲自监考,批卷子,公布谁考上了。

重考这回,徐士廉可算发挥出来了,考中了进士,这次一共取了二十六个,他就在里面。考完,赵匡胤也没放过责任人,主考官李昉被降成太常少卿,其他考官也被处罚了。赵匡胤还说了,以后他都要亲自主持殿试,免得那些有权有势的人把名额占了,寒门子弟没机会。他说:“以前考上的,大多是权贵家的孩子,把穷人的路堵死了,太不像话!现在我来亲自考,谁行谁不行,我说了算,以前的毛病全改了!”

科举考试里,乡试、会试、殿试是三道大关。但在赵匡胤之前,殿试这事儿没成固定制度,有的皇帝考,有的不考,基本就是走个过场。结果徐士廉这么一闹,赵匡胤亲自下场,反倒把殿试给固定下来了。这一下,影响可大了,后来的朝代都跟着这么干,足足影响了中国古代历史九百多年。


上一篇: 北宋名相吕端简介-宋朝名副其实的-有职有权的宰相 (北宋名相吕端文言文) 下一篇:北宋宰相丁谓简介-后人将他与王钦若等人并称为五鬼 (北宋宰相丁谓修宫殿的案例)
  • 历史趣闻
  • 收藏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