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为什么那么有钱-背后到底有哪些原因 (宋朝为什么那么弱)
两宋王朝一个绰号,就是,富宋,这个,富,字,放在繁华风雅到出名的北宋身上,真是全方位富到亮眼,官员俸禄空前高,补贴也出名丰厚,城市经济也热闹,老百姓也腰包鼓,照司马光的说法,唐朝有钱人才穿的丝织品,宋...
两宋王朝有个绰号,叫“富宋”。
这个“富”字,搁在北宋身上,那真是全方位亮瞎眼——毕竟它太出名了,不光是风雅,是真富。官员俸禄高得离谱,补贴也厚得让人眼红。城里经济那叫一个热闹,老百姓兜里有钱,照司马光的说法,唐朝有钱人才穿的丝绸,宋代一线城市里卖货的、赶脚的都穿。国家花钱更是大气,汉唐时候老百姓得免费给政府干活,宋朝直接掏钱雇人。就连精锐禁军的装备,按明朝名将们的估算,成本至少是明代的五倍。从朝廷到民间,各行各业都透着一股五花八门的富气。
那问题来了,北宋这么“折腾”,钱够花吗?最牛的是这事:北宋的财政收入,早年每年才1600缗,等王安石变法后,直接飙到每年6000万缗。再看看明末国库见底那惨样,就知道北宋这收入,放古代史上,绝对是“财大气粗”级别的。
那北宋凭什么能这么富?
一、大宋的好运气(开局直接开挂)
这事儿要写成经济论文可能有点干,但要是把王朝当成公司,就好懂多了。北宋这家“公司”,开局运气简直好到爆——别人都是白手起家拼死拼活,北宋倒好,陈桥兵变黄袍加身,半路接手了一笔厚实的家当。

这家当有多厚实?被北宋“篡位”的后周,在五代十国里算少有的“良心公司”。前两任老板郭威和柴荣,都是卯足了劲搞经济的狠人,等宋太祖赵匡胤轻轻松松接手时,中原已经有两百多万户,之前残破的江山早就恢复元气了。
等宋太祖统一全国的战车开过来,好运气还在继续。占江南的南唐、占四川的后蜀,都是几十年老老实实搞经济的,一看宋军来了,直接投降,家底全被北宋捡了现成。古代几个重要经济区,北宋开国时不仅没被破坏,反而一片繁华。
这就像刚完成并购重组的公司,内部问题一堆,但家底厚实,账户充裕。这运气比起汉朝开国皇帝连车马都凑不齐,唐初中原满目疮痍,甚至明朝城市废墟、几万人的城只剩十几户,简直好到天上去了!
有这么厚实的家底,北宋经济想不“上天”都难。但光靠家底够吗?一家公司要飞,制度得跟上,北宋有个不太出名的亮点,就是它那套严密的财政管理制度。
二、没便宜占的大宋制度(管得比谁都严)
北宋的政治制度,老被吐槽人浮于事——一个活儿三五个人干,互相推诿。但有一件事抓得死死的:财政税收。
北宋的财政体制,从中央到地方都细得像筛子。中央最初有三司,王安石变法后户部权力更大,还有太仆寺管政令;地方有转运路司、提举常平司,州县还有监当官。光收税这事,相关机构就一千多个,不光管钱,还互相盯着。就像一张大网,所有赚钱的行当,都逃不过国家监管。
这有多重要?对比明朝就知道了。明末那些和官员关系好的富豪,宅子比王爷还气派,却只交丁点税,甚至官员直接打招呼:“给我好处,税你随便报”。为啥明末商品看着热闹,饥民却揭竿而起?国家赋税全压在最穷的人头上,所谓的“资本主义萌芽”,其实是占了国家便宜,不乱才怪!
也正因为宋朝管得严,所以有钱人有钱归有钱,却占不了明朝那种便宜。北宋的国民经济,就像有钢筋水泥撑着的楼,不管刮啥风,钱袋子总能稳稳当当。
但比起汉唐、元明清,北宋在古代史上,最牛的成功经验,其实是四个字:发展理念!
三、独特的大宋理念(商业才是硬道理)
其他大一统王朝,基本都一条路:死磕农业,从开国起就盯着农业税,明清几次改革,都是为谁交农业税吵翻天。但宋朝不一样:地里能刨出多少钱?不如搞商业!
当然说北宋不重视农业就冤枉了,相反技术含量拉满——中国农业史上一次大革命,就是宋真宗时期完成的,国家改良农具、引进越南稻种,农业产值直接甩开盛唐三倍。但收税?真不重视。宋太祖遗嘱就一条:不许加田赋,后面皇帝更是年年减田赋。钱哪来?商业!
北宋商品经济发达,但更牛的是它对商业收益的极度重视。前面说的严格监管,基本都盯着商业,保证国家该拿的钱一分不少。但北宋不是竭泽而渔,而是找准方向带着大家一起赚钱,最亮眼的就是外贸!
比起后面王朝对海外贸易严防死守,北宋热情得像过年。宋太祖刚统一南方,就建了市舶司;哥俩还派使团到处发邀请:“大宋欢迎来赚钱!”外商来了热情接待,每年十月港口还有祈风大典,专门给他们祈福——只要给大宋带钱,就给你“春天般的温暖”。
当然,这“春天般的温暖”,也有一个重要条件:只有守大宋的贸易规矩,才能享受大宋的温暖。
而这“温暖”有个前提:必须守大宋的规矩。北宋的外贸制度,比财税还严——最赚钱的行业早期国家垄断,进出口定价权大宋说了算。王安石变法后,出了人类第一部外贸法律《元丰法》,打击走私、管商税,甚至规划了沿海外贸区。北宋的外贸,就像一台稳定的吸金机器,有条不紊。
运转的结果就是:北宋制造业在全世界井喷。丝绸卖到二十七个国家,瓷器成了西亚北非有钱人家的必备奢侈品。相当于大宋靠独家技术,海上贸易疯狂吸金!
从宋真宗起,商业税就占国家税收52%,王安石变法后更占到70%以上。老观念里“农业社会”?宋朝是标准的商业帝国。再看看明末沿海“资本主义萌芽”红火,却走私泛滥、朝廷穷死,就知道北宋这理念,不光超前,比后面王朝也领先一个身位。
经济基础强,国家才能崛起,但选对理念,用长远眼光和科学规划办事,才是长期富足的保障。这甜头,北宋早就尝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