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历史趣闻 > 正文

南宋为何打不过蒙古-其中最重要一方面就是因为钱 (南宋为何打不过金)

很多人都不了解南宋和蒙古,接下来跟着趣历史小编一起欣赏,南宋被蒙古灭亡堪称是中国历史上最大的事件之一,而南宋之所以会被蒙古击败,其中财政问题是非常重要的一方面,晚宋的财政危机不断加深,嘉定初年财政缺口...

admin

南宋被蒙古灭掉,算是中国历史上挺大一件事。为啥打不过?财政问题绝对是个大头。

晚宋的财政啊,那是一年比一年紧张。嘉定初年还行,财政缺口不算大。到了嘉定后期,就变成“公私之计,穷陋万状”了——老百姓家里快空了,州县衙门也穷得叮当响。理宗搞了“端平更化”那二十年,财政更是一天不如一天,“百姓多垂罄之室,州县多赤立之努”——老百姓家里快空了,州县衙门也穷得叮当响。端平初年,一年收的钱,连十个月的花费都不够。嘉熙四年(1240年),赶上饥荒,连临安都这样了,“饥者夺食于路,市中杀人以卖,日未哺,路无行者”,想想都吓人。

南宋为何打不过蒙古-其中最重要一方面就是因为钱 (南宋为何打不过金)(图1)

到了淳祐年间,更是“寅吃卯粮”,连未来七年的税都提前借了,还随便没收老百姓的家产来充钱。宝祐那会儿,一年收的钱还花不到一半,亏空了一亿三千万文。景定年间更是一年不如一年,到了咸淳时,简直是捉襟见肘,窘迫得很。

面对“中外空虚,公私赤立”这破局子,皇帝和大臣们呢,一门心思捞私利,朝廷上下腐败得不像话。御史朱熠就说过:“境土整而赋敛日繁,官吏增而调度日广,景德、庆历时以三百二十余郡之财赋,供一万余员之奉禄。今日以一百余郡之事力,赡二万四千余员之冗官,边郡则有科降支移,内地则欠经常纳解。”——意思就是,以前三百多个郡的钱养一万多官员,现在一百多个郡养两万四千多闲官,边郡要摊派,内地还欠税,这日子怎么过?理宗不管国难,宠信宦官董宋臣这种人,在宫里建芙蓉阁、香兰亭,还把歌妓弄进宫来,天天吃喝玩乐,醉生梦死。皇室和贵族呢,更是囤着大堆粮食财物,随便糟蹋。 南宋为何打不过蒙古-其中最重要一方面就是因为钱 (南宋为何打不过金)(图1)

景定三年(1262年),临安城闹饥荒,知府马光祖去找荣王(理宗的亲弟弟,度宗的爹)求情,说老百姓快饿死了,让他放点粮赈灾。荣王说仓库空了,马光祖当场拿出证据,说某仓还有几十万石。荣王没话说了,才勉强给了三十万石。这时候的官员们,不管理财备战,也不管国家死活,就知道享乐。文天祥当时就叹气:“然飞色挽粟,给晌馈粮,费于兵者几何?而琳宫梵宇,照耀湖山,土木之费则漏危也。列灶云屯,樵苏后翼,费于兵者几何?而霓裳羽衣,靡金饰翠,宫廷之费则尾间也。生熟口券,月给衣粮,费于兵者几何?而量珠辈玉,悻宠希恩,戚碗之费则滥筋也”——翻译过来就是,给军队运粮花了多少钱?结果都修寺庙、盖宫殿了;军队砍柴烧火花了多少钱?结果都给宫里做霓裳羽衣了;发军饷花了多少钱?结果都给皇亲国戚买珍珠宝贝了。

南宋为何打不过蒙古-其中最重要一方面就是因为钱 (南宋为何打不过金)(图1)

朝廷为了解决军费和财政困难,搞了些应急措施,结果没用,还把社会矛盾激化了。比如无限度印纸钱,直接把物价炒上去了,“物价腾踊,昔固有之。而升米一千,其增未已,日用所需,十倍于前,昔所无也”,后来市面上连米都买不到了。贾似道搞公田法,想多收点税,结果不仅统治阶级内部闹矛盾,管理还一团糟,很快就黄了。士兵的日子惨得很,“自更易关子以来,十八界二百不足以贸一草履,而以供战士一日之需”,襄阳丢了之后,才勉强加到三百。“军中数口之家,寒无袁炭,日炊不给,腹楞衣敝”——家里几口人,冬天没炭烧,一天吃不上饭,衣服破破烂烂。

南宋为何打不过蒙古-其中最重要一方面就是因为钱 (南宋为何打不过金)(图1)

打仗嘛,没物质基础肯定不行。南宋财政烂成这样,皇帝还瞎挥霍,怎么支撑连年打仗的开销?跟蒙古打了这么多年,钱花得差不多了,蒙古军围城围得久,没东西吃,不少将领就直接投降了。南宋这么着,也就一步步走到头了。

参考资料

宋史


上一篇: 桑昆是谁-草原强部克烈部王罕之子-差点灭掉成吉思汗 (桑坤是谁) 下一篇:元朝灭亡后-朱元璋是如何对待遗留下来的蒙古人的 (元朝灭亡后蒙古人去哪了)
  • 历史趣闻
  • 收藏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