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丘处机是怎么改变中国历史的 (丘处机百科)
金皇统八年,1148年,,即宋金绍兴和议七年后,登州栖霞,今山东省栖霞市,的滨都里,有一户姓丘的人家,诞下一个男婴,这男孩小名丘哥,听起来有几分霸气,丘哥自幼父母双亡,孤苦伶仃,父母的尸骨还被草草埋葬...
金皇统八年(1148年),宋金绍兴和议都过去七年了,登州栖霞(就是现在的山东栖霞)滨都里,有户姓丘的人家添了个男娃,小名叫丘哥,听着就挺带劲的。
爹娘走得早,他孤苦伶仃的,尸体草草埋了。后来他出名了,乡里人才想着把坟修整修整。
才不到二十岁,就迷上了道家那一套,整天琢磨玄风,跟别家小子不一样,不爱下地也不爱读书考功名。
没过多久,丘哥就离开家,专心学道,躲到昆嵛山里隐居。那年他才19岁。
修道这事儿,光靠自己瞎琢磨肯定不行。丘哥在山洞里闷头修了几个月,一点头绪没有,差点儿就放弃了,寻思着还是下山吧。
就在这节骨眼上,全真教的创始人王重阳正好路过昆嵛山。丘哥早就听说这位大佬的名号,赶紧跑去拜见,想让王重阳收他当徒弟。
王重阳挺喜欢这年轻人,当场就答应了,还写了一首打油诗表示高兴:
“细密金鳞戏碧流,能寻香饵会吞钩。被余缓缓收轮线,拽入蓬莱永自由。”
从此,他就叫丘处机,号长春子,跟马钰、谭处端、刘处玄、王处一、郝大通、孙不二几个,成了“北宗七真”。
丘处机的师父王重阳,自己就是个传奇。家里有背景,年轻时候文武双全,举人考上了两次,挺厉害的,后来还抗过金、造过反,是个有野心的“愤青”。
身为北宋遗民,王重阳的理想挺美好,现实却特残酷。靖康之后,抗金的事儿一波三折,最后都黄了。
事业不顺,心里憋屈,开始整些行为艺术。他在终南山挖了个“活死人墓”,牌子上写着“王害风(王疯子)灵位”,天天待在墓里琢磨学问,改变不了世界,至少不被世界改变。
看透红尘的王重阳,最后出家当了道士,埋头修行,还真干出了一番事业。他创的全真教,让快不行了的道教又活了过来,后来金朝、元朝的统治者都挺捧场。
金庸写小说的时候,把这些事儿编进去了,把王重阳写成武林高手,他笔下的全真教,既是道家流派,还是武林门派,挺厉害的,就是弟子们武功不咋地,老当配角,还闹了不少笑话。
当然,小说就是小说,茶余饭后看看得了。事实上,文武双全的王重阳没参加过华山论剑,也没跟林朝英有啥爱恨情仇,丘处机自然也没路过牛家村。
丘处机跟着王重阳时间不长,就三年。大定十年(1170年),王重阳就没了。但王重阳那套传教济世的道儿,他倒是学了不少。
给师父守完丧,丘处机开始闭关,一关就是十三年。他觉得啊,自己本事还不够,得静下心来学,就跟现在年轻人说“先沉淀沉淀”一个意思。
这期间,他到处云游传道,还学着王重阳当年在墓里苦修,先躲在磻溪,又跑到饶州龙门山。没衣服穿,就跑七里外的虢县城要破布,“一笠一蓑”,冬天夏天就这一身;吃饭也简单,喝山沟里的泉水,一天就吃一顿。穷得买不起书,还得跟朋友借,有个叫银张五的秀才,老借书给他,丘处机还写了诗感谢:“顾我微才弘道晚,知君博学贯心灵。嘲吟不用多披揽,续借闲书混杳冥。”
据他弟子尹志平在《清和尹真人语录》里说,丘处机在磻溪、龙门修行时,为了静心,断了杂念,据说还自己动手……差点没命。这八卦虽然真假难说,传得可挺广。
丘处机长得白净秀气,不胡子拉碴的。明人王世贞看到他的画像后,也说“长春真人像白皙,然肤理羧皱,无须,若阉宦然”。就因为这,明代宦官居然拜他为行业神,丘道长要是在地下知道,估计得哭笑不得。
大定二十六年(1186年),苦修十三年的丘处机出山,成了全真教新掌教,这一出来,眼界一下子就打开了。
出家人也掺和政治,丘处机的政治意识还特别强。全真教能传得那么广,一方面是金朝、后来元朝的统治者捧场,另一方面老百姓也信服,这里面丘处机出了不少力。
《射雕》里说丘处机为了抗金到处跑,其实他当时在金朝挺受重视的,好几次进宫,跟金朝的皇亲国戚谈笑风生。
那时候金的皇帝是有“小尧舜”之称的金世宗完颜雍。完颜雍不怎么待见佛道,就因为大定年间有个叫智究的和尚,想用宗教忽悠人造反,被朝廷发现了,抓起来杀了,还牵连了四百五十个人。
打那以后,金世宗不让老百姓随便修寺庙道观,一听到全真教,就脑洞大开,想到东汉末年的黄巾之乱,“惧其有张角斗米之变”。丘处机的师兄马钰当掌教的时候,就因为这个被赶回老家了。后来的掌教也延续这政策,不让僧道随便出家,还规定三年考一次试,领“度牒”(相当于出家许可证),让他们按老规矩拜父母行孝礼。金朝那会儿,佛道发展挺受打击。
但统治者嘛,总是这样,嘴上说着抵制迷信,心里又惦记着神仙皇帝。
京城里边的泸沟河老是发大水,到了金世宗快不行那会儿,河水突然安稳了。金世宗觉得,肯定是自己之前给河神封了个“平安侯”,神仙保佑的,一下子对全真教感兴趣了。
金世宗都六十多了,也想找丘处机问问怎么长生不老,于是好几次召见他,还给王重阳塑了像。这是全真教第一次被朝廷正式认可。
丘处机见了金世宗,跟他说:“修身要少欲望,治国得保百姓。”金世宗听了,不明觉厉。可惜没过多久,六十多的世宗因为“色欲过度,身体垮了”,上朝都得两个人扶着。大定二十九年(1189年),一边养生一边沉迷酒色的世宗没了,事实证明,再熬夜,保温杯泡枸杞是没用的。丘处机好不容易找到的靠山,说倒就倒了。
第二个认可全真教的,是金章宗的宠妃李师儿,位同皇后。
李师儿出身不好,家里犯了罪,她进宫当宫女,运气好,被章宗看上了。章宗在位时,她家鸡犬升天,权倾朝野。她爹以前被定罪,后来被追赠为公;她哥哥李喜儿以前还是个盗贼,照样当官。这剧情,是不是特眼熟?
李师儿嫉妒心强,章宗要是宠幸别的妃子,她就背后使坏,让人家怀不上孩子,甚至流产。现在宫斗戏里演的那些,都是她玩剩下的。
李师儿自己一直没孩子,就看上了全真教,想请道士们作法,给自己求个孩子。在她的影响下,章宗也改了“禁罢全真”的政策,对丘处机挺好。
好好一个全真教,愣是让李师儿整成了不孕不育医院。
这样求子,肯定没戏。相信科学,才有保证。章宗病死后,没儿子继承,李师儿一掺和,改立了新帝,结果金朝宗室内斗,外祸之后,国力迅速垮了。
正好蒙古崛起,金朝里里外外都不行,丘处机对金朝越来越失望。贞祐四年(1216年),金宣宗请丘处机进京,他不去,觉得金朝皇帝“不仁”。
金朝没救了,南边还有大宋。金庸小说里,丘处机一直以大宋遗民自居,还用“靖康耻,犹未雪”给郭靖、杨康取名。但实际上,他和南宋朝廷关系也一般。
宋嘉定十二年(1219年),宋宁宗派李全拿着诏书,请丘处机去临安。宋宁宗好话说尽,想让丘处机去聊聊学术,度个假。可丘处机觉得南宋朝廷“失政”,直接拒绝了。
宋朝、金朝都不行了,丘处机心里觉得,能成大事的,只有成吉思汗那个狠角色。那时候他在河北,亲眼看到蒙古铁骑有多凶残,他挺想跟着蒙古混,但又不忍心看老百姓遭殃。
大安三年(1211年),成吉思汗打金国,野狐岭一战,金军三十万主力没了,“死者蔽野塞川”。至宁元年(1213年),成吉思汗分三路攻金,第二年,蒙古军“凡破九十余郡,所过无不残灭”,占了中都,金朝宗室只能往南跑。当时蒙古军一共攻下了八百六十二座城,到处烧杀抢掠,“河朔为墟,荡然无统”。
金朝这次浩劫,叫“贞祐之乱”,惨得跟“靖康之变”有一拼。
丘处机不忍心看老百姓遭殃,到处跑着安抚百姓。全真教的典籍里,甚至说丘处机没动一刀一枪,就让红袄军杨安儿的几十万人投降了,这肯定是瞎编的。不过丘处机带着教众在战乱中做好事,倒是真的。
成吉思汗身边的人,早有人给他推荐丘处机。懂医的刘仲禄跟成吉思汗说:“中原有丘处机,三百岁了,有长生不老的秘方。”丘处机三百岁?肯定是刘仲禄吹牛,但对君主来说,长生不老谁不想要?杀人不眨眼的成吉思汗也心动了。
当时成吉思汗正西征到乃蛮旧地(今额尔齐斯河上游),他让耶律楚材写了诏书,派刘仲禄拿着,去中原请丘处机。
兴定四年(1220年),接到诏书的丘处机带着十八个弟子,决定去见成吉思汗。这事儿既能振兴全真,也能劝他少杀人,就像他弟子尹志平说的:“道其将行,开化度人,今其时矣。”
丘处机先到了被蒙古攻下的燕京,不巧,成吉思汗正在打花剌子模(中亚那边),见不着。他只能在燕京等着。
第二年,打听到成吉思汗在哪,丘处机从燕京出发,往中亚走,这一路三万五千里。临走前,朋友们到城外送他,问他啥时候回来,丘处机自己也说不准,叹了口气:“三年吧!”说完就走了。那年他已经74岁,这一路多难走啊,三年后,还能再见着朋友吗?
他从宣德州往北,经过抚州(现在内蒙古兴和县),这地方燕子多,叫“燕子城”,是从张家口去恰克图的必经之路。当时是二月,春寒料峭,大漠里更冷,丘处机顶着风沙穿过沙漠,到了蒙古高原的达里诺尔湖。成吉思汗的幼弟斡辰驻扎在这儿,对他哥的客人挺客气,让丘处机他们歇了两天,还给了几十车马。
之后,丘处机沿着契丹故地继续往西,六月底到了成吉思汗的宫帐。皇后请他进帐,每天给奶酪喝,金岐国的公主听说他来了,还派人送来了御寒的东西。丘处机没多待,收拾好就又上路了。
到了田镇海城(现在蒙古科布多省东南),被掳来的金朝宗室和汉人工匠见了丘处机,一把鼻涕一把泪地哭诉。丘处机心里挺难受,留下弟子宋道安等九个人安抚这些遗民,还在边城修了个栖霞观。
一路往西,只见蒙古军到哪,城市就被平了,老百姓死伤无数。蒙古骑兵攻下城后,常把百姓士兵拉到漠北当奴隶,路上累死、冻死的十有七八。这场景,更让丘处机坚定了劝人少杀的心。
后来,丘处机经过回纥城(现在新疆吐鲁番),穿过准噶尔盆地的戈壁和沙漠。七十多岁的丘处机身体硬朗,意志坚定,他弟子赵道坚却撑不住了,到赛兰城(现在哈萨克斯坦)时病死了。丘处机很难过,把爱徒埋在城东高原,忍着悲痛,继续往西走。他知道,只有达成目标,弟子的牺牲才有意义。
1222年十一月,折腾了一年多,丘处机终于到了花剌子模的首都撒马尔罕。这个被叫“人间最美天堂”的地方,早就变了样。这一年,成吉思汗淹了花剌子模,蒙古铁蹄踏破了呼罗珊地区(阿富汗、伊朗、土库曼斯坦交界处),杀个不停。
那时成吉思汗驻扎在八鲁湾草原,离撒马尔罕不远。丘处机看到老百姓过得那么惨,只想赶紧见到成吉思汗。
成吉思汗一见他,就问:“真人远来,有何长生之药以资朕乎?”张口就问,我的长生不老秘方快递到了没?
丘处机回答说:“有卫生之道,无长生之药。”
成吉思汗一听,挺感兴趣,免了他跪拜的礼,让他站着行叉手礼就行。之后几个月,丘处机见了三次,讲了十二次道。
丘处机把自己毕生所学都掏出来了,跟成吉思汗说了三点:一是要爱惜百姓,少杀人,这是天道;二是要清心寡欲,多做善事,才能长寿;三是中原地大物博,好好经营能成就霸业。
为了让成吉思汗停止杀戮,丘处机“拳拳以止杀为劝”。成吉思汗觉得说得对,既然没有长生不老药,那他也得反思反思,想想蒙古帝国的未来了。
关于丘处机西行“止杀”是不是真的,一直有争议。元史专家杨讷说,这可能是道家夸大的。但当事人耶律楚材写了《玄风庆会录》,记录了丘处机和成吉思汗的对话;丘处机的弟子李志常写了《长春真人西游记》,有学者说这是丘处机和弟子们一起写的旅行报告。这些证据表明,丘处机确实打动了成吉思汗,让他改了不少过激的政策。
清朝的乾隆帝爱写诗,提到丘处机也挺佩服,给他写了副对联:“万古长生,不用餐霞求秘诀;一言止杀,始知济世有奇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