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琅是明朝的名将-为何要投降满清呢 (施琅是明朝的什么官职)
施琅是明末清初的重要将领,他没有太多的功绩,但是单凭平定台湾就可以名留青史,台湾是郑氏的地盘,施琅本是郑氏的将领,但是因为曾德与郑氏彻底决裂,投降清朝,1652年,顺治九年,,曾德事件导致施琅与郑成功...
施琅这人,放在明末清初的将领里,算不上特别出彩,但就凭最后平定台湾这一件,名字就能刻在历史书上了。台湾原本是郑家的地盘,施琅本来也是郑氏的将领,结果因为曾德那档子事,跟郑成功彻底闹掰,最后投降了清朝。

1652年(顺治九年),曾德事件直接把施琅和郑成功的矛盾摆到了明面上。自从郑芝龙降清后,曾德好像就没怎么得意过,在郑成功的军里归施琅管。后来施琅被削了兵权,曾德一看机会来了,就靠着以前在郑氏军里的关系,跑去了郑成功身边当亲随,说白了就是“抱大腿”,所谓“恃郑氏亲昵,逃于郑所”。
施琅听说这事儿,气得不行,派人把曾德抓回来就给砍了。郑成功赶紧派人传令,说“别杀!”结果施琅压根没听,催着手下把曾德给斩了。
郑成功一看施琅敢违令擅杀郑氏旧将,觉得这小子肯定是反了,就在五月二十号,让援剿右镇黄山以商量军机为由,把施琅的弟弟施显抓了,同时派右先锋黄廷带兵包围施琅家,把施琅和他爸施大宣一块儿抓了。施琅被抓后,靠着几个亲信和当地老百姓帮忙,逃到了大陆。
施琅逃到大陆后,听说郑成功把他爸和弟弟都杀了,那真是恨到骨子里了,从此死心塌地跟着清朝,一门心思要跟郑氏对着干。
施琅本来是他爸郑芝龙的部下,后来跟着大部队投降清军,被编到大将李成栋麾下,但不是嫡系,一直不受重用。1648年,李成栋反清归明,施琅又回到了郑成功手下,继续给郑家卖命。施琅靠着本事在郑成功手下升得挺快,最后当上了左先锋,可没多久,两人就闹得不太对付了。
而真正让施琅和郑成功彻底翻脸的,还是曾德这事儿。曾德原本是施琅的部下,以前就没干过什么好事,属于那种见风使舵的主儿。他一看施琅被郑成功革了左先锋的职,就赶紧想办法投到了郑成功的直接指挥下。施琅知道后,那叫一个火大,怒火攻心之下,居然直接派人把曾德抓回来砍了头。
这下可捅了大篓子。施琅这么做,摆明了是不把郑成功放在眼里,想想看,就算曾德投到郑成功手下,也没啥不对的,毕竟郑成功是最高统帅啊。
曾德这事儿,虽然道德上不怎么样,但也没犯什么大错。施琅呢,第一,曾德没死罪;第二,施琅自己已经被撤职,根本没权力处置同僚,更别提直接砍头了。
施琅杀了曾德之后,郑成功一方面得维护自己的权威,另一方面也觉得施琅可能有反心,就下令抓他。结果施琅居然跑掉了,还成功溜到了大陆,投降了清军,最后成了打台湾的主力。
施琅他爸施大宣和弟弟施显就没这么好运了,被郑成功抓住给杀了。从这以后,施琅和郑成功就成了不共戴天的仇人,施琅也更死心塌地地给清朝卖命,最后成了康熙点名要派去打台湾的头号武将。
1683年,施琅带着清朝水师和台湾郑氏水师在澎湖列岛干了一仗,直接把郑氏水师给打趴下了。接着施琅一边用武力压着,一边派人招降,最后郑成功的孙子郑克塽带着台湾军民投降了,两岸总算归于一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