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古代科举考试作弊被抓会有什么后果 (古代科普)
温庭钧有首,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看过,甄嬛传,的人应该都很熟悉,,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等句子香艳又贴切,被尊为,花间派,之鼻祖的他,有,温八叉,之称,五代孙光宪在,北...
温庭筠有首《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刷过《甄嬛传》的姐妹肯定都熟,“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这几句又香又贴切。这人就是花间派鼻祖,外号“温八叉”。五代孙光宪在《北梦琐言》里写他:“与李商隐齐名,时号温李,才思艳丽,工于小赋。每入试,押官韵作赋,凡八叉手(两手相拱)而八韵成。”
啥意思呢?就是两手抱拱八下,八首诗的韵律就出来了,这脑子得多快啊!可能是满肚子才华没处使,温庭筠不甘寂寞,就干起了“枪手”的活儿。《新唐书·温廷筠传》里记着:“数举进士不中第。思神速,多为人作文。大中末,试有司,廉视尤谨,廷筠不乐,上书千馀言,然私占授者已八人,执政鄙其为,授方山尉。”
这有多夸张?考官盯着呢,他不仅自己刷刷写完,还顺手帮八个人把卷子也写了!简直是史上最强“枪手”。不过温庭筠虽然才高八斗,就因为这替考的毛病,考了好几次进士都没中。
像温庭筠这样的“枪手”,唐朝还不少。《通典·选举五》里说:“故俗间相传云:‘入试非正身,十有三四;赴官非正身,十有二三’,此又弊之尤也。”翻译一下就是:考场里顶替的,十个里有三四个;等去当官了,十个里还有两三个不是本人,这也太离谱了。

唐伯虎科举舞弊被剥夺考试资格
不过比起唐伯虎,温庭筠这屡试不中还算是“小惩罚”。同样是才子,明朝的唐伯虎就被朋友坑到了“终身禁考”。
说起来唐伯虎,本来是个妥妥的学霸,考过南京乡试解元,就是现在的省状元。中了之后,他和朋友徐经去北京参加会试,徐经的孙子后来还挺有名,就是那个爱旅游的徐霞客。两个人到了京城,先去拜访了主考官程敏政,几个人也不避嫌,热热闹闹聚了顿饭,这就留下祸根了。黄景昉在《国史唯疑》里记着:“程敏政会闱发题,用刘静修《退斋记》为问,时罕知者。徐经、唐寅坐是得祸。”
啥意思呢?就是主考官程敏政出的题,用的是刘静修《退斋记》里的内容,当时知道的人没几个。结果徐经和唐寅偏偏答对了。之前几个人还聚过会,考生们一看这架势,肯定觉得有猫腻,就集体去闹事了。这么一闹,好家伙,几个人全完了:程敏政被罢官,唐伯虎和徐经成绩作废,还被终身禁考。
那唐伯虎到底有没有作弊呢?这事儿现在都说不清,成了罗生门。他好友祝允明在《墓志铭》里写“富子既承,子畏不复辩,与同罚”,徐经是承认作弊了,但唐伯虎为啥不辩了呢?是默认了还是没法辩,谁也不知道。可惜的是,本来是个学霸,本有可能高中,却一辈子被剥夺了考试资格。

家人受贿帮人作弊主考官被处以腰斩
作弊被罚的当然不只是考生,考官也一样,还有更惨的被家人坑得腰斩,那就是清朝的俞鸿图。
俞鸿图本来是翰林院学士,后来被派去河南当主考官,这职位肥得很,但他这人刚正,不搞歪门邪道,结果被贪财的家人给坑了。他老婆和小妾勾结仆人,把考试答案藏在他换下来的旧衣服里,偷偷送出去帮人作弊,他自己完全不知道。
后来事情捅到朝廷,抄家的时候,他还一脸懵,但搜出那么多银子根本说不清,加上老婆小妾都招了,他只能背锅。雍正帝向来狠,直接判了俞鸿图腰斩。据说在刑场上,刽子手一刀下去,他还忍着剧痛,用手指蘸血写了“惨”字,想想都瘆得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