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各国又是如何选择的-古代骑兵分为轻重两种骑兵 (中西国家有哪些不同)
嗨又和大家见面了,今天趣历史小编带来了一篇关于古代骑兵的文章,希望你们喜欢,中国和欧洲在古代都是经常使用骑兵作战的国家,主要的原因就是因为骑兵的冲击力和机动性可以对敌人造成极大的伤害,面对异族的侵略时...
古代打仗,骑兵可是个狠角色,不管是中原王朝还是欧洲列强,只要条件允许,都得整支骑兵部队来压阵。毕竟骑兵的冲击力和机动性摆在那,冲起来能把敌人阵型冲得稀巴烂。

不过要说怎么用骑兵,中国和欧洲那可真是走了两条完全不同的路。古代中国这边,骑兵编制一直挺偏爱轻骑兵,虽然中间也琢磨过重骑兵,但没多久就因为装备太烧钱、实战中不够灵活,给淘汰了。重骑兵这玩意儿,机动性差,在平原上容易当步兵的活靶子,要跑到南方那崎岖地形,冲击力直接废掉,岳飞当年用背嵬军干掉拐子马,就是最好的例子。
欧洲那边可就不一样了,自从马镫传过去,他们就跟重骑兵杠上了,一直到中世纪,重骑兵都是各国军队的主力担当,能当重骑兵的,基本都是士兵里地位最高的那波人。
为啥差距这么大?得从社会环境和打仗方式说起。古代中国太平时候人口动不动就上千万,像两汉那会儿总人口有6000多万,就算秦末汉初刚打完仗,人口也有1000多万。欧洲那边就寒碜多了,一直到中世纪13世纪才过亿,而且国家一堆,人口得分开算,这就意味着每个欧洲国家的军队规模,根本没法跟两汉比。人不够,就得从装备上使劲,提升单兵实力,所以重骑兵成了香饽饽。
再说说打仗方式。重骑兵最吃大会战这一套,欧洲从古到近代,甚至一战二战,变的只是战术花样,大会战的底子一直没变过,就像朝鲜战争里,联合国部队老被志愿军穿插包围,就是没跳出大会战的思维框框。中国这边从秦末汉初开始,大会战早就不是主流了,不管是打外族还是内斗,更多玩突袭、搞伏击,这种打法对骑兵的要求,就得突出突击性和机动性。一方面是环境逼的,另一方面,来中原捣乱的异族,自己也多是轻骑兵部队,这转变也算是因地制宜吧。
两种骑兵模式到底差多少,蒙古西征的时候,欧洲人算是彻底领教了。面对轻重骑兵结合的蒙古铁骑,欧洲重骑兵被打得找不着北。一方面,蒙古轻骑兵不仅跑得快,还擅长远程射箭,两边还没接触呢,先靠弓箭给你放倒一大片;另一方面,他们靠机动性四处游走,专挑重骑兵的薄弱地方下手,就这么把重骑兵给收拾了。
蒙古人走了之后,欧洲又恢复了老样子,各国自己玩自己的,这时候才开始琢磨重骑兵到底实不实用。不过到了近代,重骑兵还没完全退出,像拿破仑就还有支重骑兵部队,一直到一战之后,才算彻底告别战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