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骑兵的优缺点是什么-步兵为什么会畏惧骑兵 (古代骑兵的优势)
大家好,这里是趣历史小编,今天给大家说说古代步兵和骑兵的故事,欢迎关注哦,天下武功唯快不破,在古代战争中一支拥有强大骑兵部队的军队将会很容易占据战场上的主动权,原因无他,速度快,我国历史上中原国家第1...
天下武功唯快不破,古代战场上,谁家骑兵牛,谁就能占上风。说白了,就一个字:快!
咱们中原国家头一回正经搞骑兵,得追溯到公元前3世纪的赵武灵王那时候。那时候北方游牧民族已经靠骑兵打仗了,赵国还是个农业国,士兵主要靠车兵和步兵,跟草原骑兵一碰面,人家骑射玩得溜,赵国的车兵步兵就显得特别笨拙,完全被牵着鼻子走。
赵武灵王琢磨来琢磨去,觉得光靠老一套打不过,得跟游牧民族学,搞骑兵才行。于是赵国成了战国七雄里最早大规模整骑兵的,后来也成了能跟秦国掰手腕的强国。

战场上骑兵这玩意儿,好处太明显了——说打就打,说撤就撤。要是没骑兵,打赢了也追不上,扩大不了战果。骑兵还能一直骚扰步兵,步兵为了防着偷袭,就得一直绷着根弦,时间长了,人累心也累,战斗力直线下降,一有空档骑兵立马就扑上来了。更别说步兵根本摸不清骑兵在哪,刘邦当年带32万打匈奴,赢了几场但不知道主力在哪,结果在白登被围了个结实。要是有骑兵去侦查,也不至于这么狼狈。
但骑兵也不是万能的,缺点多着呢,第一个就是:贵!
骑兵训练周期太长,步兵几个月就能上手,骑兵得练好几年,还得有大场地,不像步兵,田间地头都能练,农民下地前抡两下锄头也算练过。而且马也不是随便什么马都能当战马的,要求高得很。
为啥战国中期骑兵才突然厉害起来?因为养马技术上来了,马变大了,跑得更快更有劲儿,能长途奔袭,也能在战场上撑久。战马吃得好,得混豆子、小米,一匹马吃的粮食顶好几个士兵,还特别娇贵,比人还容易生病。漠北之战虽然打赢了,但战后一算,战马损失了70%,比士兵损失大多了。还好赢得痛快,能从匈奴那儿抢补,不然北伐的骑兵打完仗就得走着回来。
就算马不生病,长时间行军打仗也容易掉膘。美国南北战争时,骑兵行军速度和步兵一样,步兵没事,马就瘦得皮包骨头了,别说冲锋,人可能都驮不动了。所以骑兵行军时,战马一般不驮东西,骑专门的备用马,快打仗了再换上自己的战马。或者像游牧民族那样,一人好几马,轮流骑,保证马有劲儿。
除了天生会骑马的游牧民族,欧洲、亚洲这些农耕国家,想搞大规模骑兵太难了,数量远不如步兵。虽然骑兵贵,但战斗力强,哪个国家眼馋啊,有野心的都愿意砸钱搞。咱们历史上,除了宋朝自己作死废了马场,秦汉隋唐元明清这些朝代,都挺重视马政,就为了能养出好骑兵。这里面,汉朝最上心。
白登之围让汉朝彻底看清了步兵打骑兵有多吃亏,所以马政搞得特别猛。朝廷自己养马不说,还鼓励老百姓养,汉文帝时规定养马能抵徭役。这下民间养马火了,很多人开始学骑马射箭,为以后搞骑兵备下了人。到汉武帝时,终于能凑出十万骑兵大军出去打了。

从此汉匈攻守易势,战场从汉朝地盘挪到了匈奴地盘,匈奴人再也不能安安稳稳放牧,被汉军追着跑,最后只能低头认栽,‘强汉’的名号就这么打出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