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家将最具代表的三大人物-他们分别是谁 (杨家将谁)
杨家将是北宋初年著名的军事家族,其保家卫国故事在北宋中叶就已迅速流传于天下,故事主要描绘的杨家将保家卫国的事迹,他们的事迹被写成了,杨家将传奇,,而历史上真实的杨家将,并没有那么多人,但是也是存在的,...
杨家将这事儿,估计大家都听过不少吧?北宋初年那会儿,这帮人可是保家卫国的顶梁柱,故事传得那叫一个快,没过几年天下都知道了。咱们今天说的《杨家将传奇》虽然热闹,但历史上真实的杨家将没那么多传奇色彩,不过祖孙三代都是名将,也挺让人佩服的。咱们就聊聊这仨人。

先说杨业,这可是杨家将的开山鼻祖,原名重贵,后来改名叫杨业。他是陕西神木人,北宋名将,杨延昭他爹,杨文广爷爷。杨业从小就能骑马射箭,箭法贼准。后来跟着北汉的刘崇混,刘崇挺赏识他,赐名刘继业。他在北汉当上了保卫指挥使,因为打仗勇猛出了名,一路升到建雄军节度使。那时候他打仗就没输过,国人送他外号“无敌”,这名号可不是白来的。969年,宋太祖打北汉,杨业带着几百骑兵偷袭宋军,结果被党进打败,靠着北汉援兵才逃回太原。后来又想突围,结果摔下马受伤,又退回去了。没过多久辽国援兵来了,宋军只好撤。
到了979年,宋太宗打北汉,北汉皇帝刘继元投降了,杨业还在城里死守,打得很顽强。宋太宗早就听说过杨业的大名,就让刘继元去劝他投降。杨业没办法,对着北边拜了拜,哭得稀里哗啦,然后脱了盔甲投降。宋太宗挺高兴,安慰他几句,还让他改回本姓杨,名字就叫“业”。后来宋太宗觉得杨业懂边防,派他去代州当知州,还兼着三交驻泊兵马部署。
980年三月,辽景宗带了十万人打雁门关。杨业带着几千骑兵绕到雁门关北边,从南边突然杀出来,和潘美前后夹击,把辽军打得大败,还杀了辽国的驸马萧咄李,活捉了李重诲。这就是著名的雁门关之战。杨业因此升了云州观察使,兼管郑州、代州。从那以后,辽军一见杨业的旗号,撒腿就跑,太怕他了。
986年,宋太宗决定北伐辽国,收复燕云十六州。潘美当西路军主将,杨业当副将,王侁是监军,刘文裕是护军。一开始宋军攻下了云、应、寰、朔四州,但东路军在岐沟关打了败仗,辽军趁机又占了寰州。杨业奉命带着潘美掩护四州的百姓往南撤。杨业想先躲躲辽军的锋芒,分兵把辽军引到东边,再设伏兵挡住他们,好让百姓安全转移。可监军王侁不听,非让杨业去朔州迎战。杨业知道这一仗肯定赢不了,临走前让潘美在陈家谷口接应。结果潘美听说杨业打了败仗,自己先带兵跑了。杨业打到天黑,跑到陈家谷口,一看援军没来,当时就懵了,特别难过。但他带着剩下的兵继续打,身上中了十几刀,手下都快死光了,他自己还杀了好几百个辽兵。最后中了辽将耶律奚低的箭,从马上掉下来被俘。他儿子杨延玉也战死了。杨业被俘后坚决不投降,绝食三天就死了。辽国人挺佩服他,在密云古北口给他修了座“杨无敌庙”。
宋太宗听说杨业死了,特别难过,追赠他为太尉、大同军节度使。潘美被降了三级,王侁、刘文裕都被撤职流放了。

再说说杨延昭,本名杨延朗,后来改名叫杨延昭,大家都叫他杨六郎。他是山西太原人,杨业的儿子,杨文广的爹。杨延昭从小跟着他爹打仗,没少历练。杨业还挺喜欢这个儿子,常说:“这小子跟我年轻时候真像。”太平兴国年间,杨业打应、朔二州时,杨延昭当先锋,在朔州城下被乱箭射穿了胳膊,反而越打越勇,最后攻下了朔州。杨业死后,杨延昭就扛起了河北边防抗辽的重任。
999年冬天,辽军来骚扰边境,杨延昭当时守遂城。萧太后亲自带人攻城,宋军都慌了,杨延昭赶紧把城里的老百姓组织起来,发兵器盔甲让他们守城。那会儿天特别冷,杨延昭让人往城墙上泼水,水一冻就成了冰溜子,又硬又滑,辽兵根本上不来。辽军没辙,只好撤了。杨延昭因为立了功,升了莫州刺史。
当时宋真宗驻军大名,傅潜手握重兵却不敢打仗。杨延昭和杨嗣好几次请战,傅潜都不答应。后来傅潜获罪了,宋真宗召见杨延昭,问他边防的事,他对答如流,宋真宗挺高兴,说:“杨延昭有他爹的遗风。”还是让他守边疆。1000年冬天,辽军又来了,杨延昭把精兵埋伏在羊山西边,从北边偷袭辽军,边打边退。等退到西山,伏兵一起上,把辽军打跑了,还抓了辽军将领。
1002年,辽军打保州,杨延昭和杨嗣带兵去救,结果宋军还没列好阵就被辽军打了,损失挺大。朝廷要治他们的罪,宋真宗说:“杨嗣这些人本来就勇猛,以后还能用得上。”就饶了他们。1003年夏天,辽军又打望都,李继宣不敢上,被撤职了。朝廷又让杨延昭当都巡检使。当时正商量秋天怎么防辽,宋真宗让杨延昭和杨嗣把利弊写下来上报,又调他当宁边军部署。
1004年,宋真宗让杨延昭的军队增加到一万人,保护屯田。后来杨延昭带兵打到辽境内,攻下了古城,抓了不少敌人。1005年,朝廷追叙他的功劳,升他为保州防御使,又调到高阳关当副都部署。杨延昭守边疆二十多年,把辽军打得怕他,守的遂城被叫做“铁遂城”。辽国人觉得北斗七星第六颗星主镇幽燕北方,是他们克星,所以把杨延昭当成六郎星下凡,叫他杨六郎。
1014年,杨延昭死了,享年五十七岁。
最后说说杨文广,字仲容,也是陕西神木人,杨业的孙子,杨延昭的儿子。他是杨延昭的第三个儿子,接了他爹的班。1043年,陕西南部张海带着饥民起义,杨文广去讨伐,立了功升了殿直。后来范仲淹被贬到邠州,和杨文广聊过几句,觉得他军事才能挺厉害,就把他留在自己手下。1052年,狄青打侬智高,挑了杨文广去当广西钤辖。治平年间,杨文广因为功劳升了兴州防御使、秦凤路副都总管。
1068年,陕西经略使韩琦派杨文广去秦州西北修筑筚篥城,保护百姓,防西夏。以前宋军修城堡,西夏人都来破坏。杨文广用了招声东击西,对外说要修另一个地方的城堡,西夏人果然上当,派兵去破坏,结果杨文广带着人急匆匆跑到筚篥,把防务布置得严严实实的。第二天西夏军赶到,一看宋军防守严密,不敢上,就退了。杨文广立刻派兵追杀,把西夏军打跑了,杀了不少人。从那以后西夏不敢再来捣乱。
1070年,杨文广调到河北边防,当定州路副都总管。1074年三月,辽宋边境沉寂三十年又出事了。杨文广献上攻辽的阵图和夺取幽燕的策略,朝廷还没来得及批,他就同年十一月病死了,享年七十五岁,被追赠为同州观察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