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历史趣闻 > 正文

古代的科举制度难度有多大-想考中进士有多难 (古代的科举制度)

对科举考试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趣历史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都说现如今的高考是过独木桥,所有的学校都抓紧一切时间让学生们学习,考上一个好学校,为自己的将来做准备,然而,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古时候人...

admin

都说现在高考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学校抓着学生死磕,就为了考上好大学。但你可能不知道,古代的科举考试,那难度比现在高考难多了,现代考生放古代,估计海选都过不去。到底有多难?

中国古代科举的项目多,难度也大。三百多年科举下来,总共才出了两万四千个进士,你想吧,那时候考个进士,比现在国考高考难多少倍!

古代的科举制度难度有多大-想考中进士有多难 (古代的科举制度)(图1)

我们都觉得高考难,跟走钢丝似的。但历史上真正的“高考”更难,项目多,难度大。尤其科举制度完善后,想参加科举,得过四级考试:考秀才、考举人、考贡士、考进士。古代哪有什么毕业一说?考中秀才算有了功名,没考上的,多大岁数都是童生。所以那时候,爷爷带着孙子一块儿提着考篮进考场,一点都不稀奇。

想考秀才,得先过三级考试:县里考一次,府里考一次,最后到省里提督学政那儿考一次。这三场都过了,才算秀才。那秀才考举人的比例是多少呢?三十个秀才里才能考上一个,录取率就3.3%。就算没考上举人,光是秀才,在家乡也受尊重,媳妇儿都能叫“秀才娘子”。而且秀才见官不用下跪,作个揖就行,因为有功名。要是中了举人,可了不得,直接被叫“老爷”,能当官了。地方上学历最高的,基本就是举人。

古代的科举制度难度有多大-想考中进士有多难 (古代的科举制度)(图1)

再往上考,就是礼部的会试,考贡士。二十个举人里才能出一个,录取率5%。中了贡士就能参加天子亲自主持的殿试,这时候录取率100%,所有贡士都能当进士。不过进士分三甲:一甲进士及第,二甲进士出身,三甲进士同进士出身。一甲就三个人,状元、榜眼、探花。二甲大概百十来个,三甲二三百个。

目的就是把贡士分个一二三等。都知道“连中三元”这词儿吧?三元就是乡试第一名叫解元(唐伯虎就是解元),会试第一名叫会元,殿试第一名叫状元。连中三元,就是每次考试都拿第一,这太难了。一千多年科举,能连中三元的也就十来个,一个朝代几百年,也就几个人能做到。

古代的科举制度难度有多大-想考中进士有多难 (古代的科举制度)(图1)

考试本身时间就长,题还特别刁钻。尤其是明清八股取士,文章只能从四书五经里选题,那几本书都是微言大义,孔子写《春秋》,就几万字,管了几百年历史。你想啊,考了几百年,能出的题目都出得差不多了,只能搞“搭题”——把前一句话的后半截和后一句话的前半截拼成一句,没标点,全靠你自己断,还得解释为啥这么断。简直像场智力游戏,能考中的,真不是一般人。

所以整个清代快三百年,就出了两万四千个进士。进士又不是年年考,跟现在高考不一样,是三年一次。有时候皇上高兴开个恩科,多给次机会,三百年下来才这点人,你说比现在考上清华北大难多少倍?


上一篇: 科举考试的内容有哪些?古代科举的分级又是怎样的? (科举考试的内容主要是什么) 下一篇:隋炀帝为何不是一个昏庸的暴君-修订了法律以及创建科举制 (隋炀帝为何不从江都打回长安)
  • 历史趣闻
  • 收藏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