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词人周邦彦简介-旧时词论为何称他为-词家之冠 (宋朝词人周邦彦的别号是什么)
宋朝词人周邦彦有哪些诗歌作品?周邦彦的生平经历是怎样的?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周邦彦简介,周邦彦,1056年,1121年,,中国北宋末期著名的词人,字美成,号清真居士,汉...
宋朝有个叫周邦彦的词人,挺有意思的,今天就随便聊聊他。周邦彦,字美成,号清真居士,杭州人,北宋末期的词坛大佬。官当得不算小,太学正、庐州教授、知溧水县,后来还做到徽猷阁待制,管过音乐的大晟府。他懂音律,还自己写过不少新词调,写词多半是闺情、羁旅,偶尔也咏咏物,格律特别严,语言又雅致,长调尤其擅长铺陈,后来的格律派词人都挺推崇他,老一辈的词论家直接封他“词家之冠”,还有人称他“词中老杜”。集子叫《清真集》,后来也有人改叫《片玉集》。

说说他的生平吧。周邦彦年轻时候性格挺散漫的,但爱读书,宋神宗那会儿,他写了篇《汴都赋》夸新法,就被提拔成太学正。后来官一路升,当过庐州教授、溧水县令,徽宗时进了徽猷阁,还管了大晟府。不过他晚年跟蔡京那边的刘昺走得很近,名声有点受影响。这人最厉害的还是懂音乐,词调写得溜,作品里写男女情思、在外漂泊的多,也有咏物的。
他写词格律严,语言漂亮又精巧,长调铺陈尤其拿手,把柳永、张先的慢词又往前推进了一步。风格上浑厚、典雅、缜密,算是婉约派的集大成者,也是格律派的祖师爷,影响了后来的姜夔、吴文英这些人。代表作里,《少年游·并刀如水》特别绝,51个字不光讲故事,还写对话,像亲眼看见人、听见话似的,把人物性格心态都写活了。还有《少年游·朝云漠漠散轻丝》,一首小令塞了两个故事,中间用“而今丽日明金屋”一句串起来,把过去的恋爱和后来的金屋藏娇对比,最后落点在“相聚不如相思”,味道特别足。长调比如《花犯·粉墙低》,跳跃曲折,收放开合讲究得很;《兰陵王·柳》更不用说了,把离愁、旧恨、新愁全揉一块儿,人和物、情和境融合得浑然天成。

他的名字取自《诗经》里的“邦之彦兮”,意思就是“国家有才华的人”。王国维在《人间词话》里评价他,说他写情状物特别工巧,算一流作者,就是创调的才子多,创意的才子少点。不过能被王国维这么说,肯定是有真本事的。
再说说他的作品。代表作不少,像《兰陵王·柳》《苏幕遮·燎沉香》《西河·金陵怀古》《过秦楼·水浴清蟾》《渡江云·晴岚低楚甸》《六丑·蔷薇谢后作》《瑞龙吟·章台路》《满庭芳·风老莺雏》《花犯·粉墙低》《少年游·并刀如水》《风流子·新绿小池塘》《大酺·春雨》《齐天乐·绿芜凋尽台城路》《琐窗寒·暗柳啼鸦》,这些都是常被提到的。
随便挑两首品品。《苏幕遮·燎沉香》里,“燎沉香,消溽暑。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写夏荷的,那句“一一风荷举”,画面感太强了,风一吹,荷叶一片片立起来,特别生动。《兰陵王·柳》更长,“柳阴直,烟里丝丝弄碧。隋堤上、曾见几番,拂水飘绵送行色。”开篇写柳,接着写送别,后面又转到回忆,“月榭携手,露桥闻笛”,最后“沉思前事,似梦里,泪暗滴”,把离愁写得缠绵又苍凉,读着读着就跟着难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