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唐朝打得抬不起头的契丹后来到了宋朝又起来了 (被唐朝打得抬死的人)
一部唐朝历史,就是一部不断与游牧民族打仗的历史,感兴趣的读者和趣历史小编一起来看看吧,开始跟突厥打,接着跟吐蕃打,随后跟奚族打,然后跟契丹打……今天,来聊聊契丹的事儿,与其他游牧民族相比,契丹兴起较晚...
唐朝历史啊,说白了就是一部和游牧民族打打杀杀的戏码。从突厥到吐蕃,再到奚族、契丹……今天咱们就唠唠契丹这茬儿。
跟其他游牧民族比,契丹算是“后起之秀”。最早在东北那片白山黑水间混,过着半农半牧的日子。唐朝刚建立那会儿,契丹派使者到长安给唐高祖李渊进贡过好马、貂皮,表面上是臣服。可唐朝鞭长莫及,契丹转头就认了突厥当大哥——毕竟突厥也不是好惹的主儿。
唐太宗李世民上台后,契丹有个叫大贺摩会的酋长,带着部落投了唐朝。突厥首领颉利可汗不干了,拿之前投降的梁师都换大贺摩会。李世民哪能同意?直接把颉利可汗怼了一通,反过来还给了大贺摩会一面鼓纛,算是个权力的信物。后来啊,李世民在赤峰、通辽那块儿设了松漠都督府,让大贺摩会的后代大贺窟哥当都督,还赐了李姓。

武则天掌权后,契丹首领李尽忠和孙万荣反了,李尽忠自己称了可汗。武则天这下炸了,直接给俩人改名,叫“李尽灭”“孙万斩”,听着就透着股狠劲儿。可惜啊,运气没站她这边,派出去的军队让李尽忠打了个落花流水,灰溜溜回来了……武则天不服,接着打,总算把孙万荣给摆平了。
接下来一百多年,契丹和唐朝玩起了“猫鼠游戏”。契丹牛的时候,南下抢中原百姓;弱的时候,乖得跟猫似的,对唐朝言听计从。不过唐朝这边,对契丹那可是压着打,张守珪、安禄山、薛仁贵这些名将,都轻松揍过契丹。
说个逗的事儿。唐高宗李治刚即位那会儿,契丹联合奚族反了。李治派薛仁贵去打,结果大军还没到呢,契丹和奚族叛军自己先崩了,绑了首领举手投降。这叛军也太“懂事”了吧?谁见过打仗打一半自己绑了首领投降的?
二
907年,耶律阿保机成了契丹可汗。
耶律阿保机这名字,可是写进了历史教科书的。能进教科书的,要么干出惊天动地的大事,要么就是干出伤天害理的坏事,他显然属于前者。这家伙凭本事统一了契丹八部,结束了部落混战,建了个像模像样的封建国家——就是后来咱们说的辽国。
从部落到国家,听着好像就换个名,其实差远了。部落那会儿啊,条件差,生产力也低,大家跟一盘散沙似的,没啥凝聚力,能凑起一支队伍打仗就算不错了。所以就算匈奴、鲜卑、突厥那么猛,在汉朝、隋朝、唐朝这些正经王朝面前也占不到便宜。后来吐蕃建了国,才能跟唐朝掰掰手腕。

耶律阿保机建了辽国后,一边学中原的文化制度,一边搞起了正规军队。他当政那会儿,辽国有了文字、法律、文官制度,后来还吞了渤海国,越来越强。全盛时辽国地盘大得很,东到日本海,西到阿尔泰山,北到额尔古纳河、大兴安岭,南到河北白沟河,差不多有489万平方公里那么大。
960年,赵匡胤“陈桥兵变”建了北宋,东北方已经冒出来个超级大国辽国。
这可真是北宋的“开门黑”啊。
三
“唐宗宋祖”,这里的“宋祖”就是宋太祖赵匡胤。两千年封建史里,赵匡胤能排得上号的“雄才大略”型人物。他在位时,启动统一大业,灭了荆湖、后蜀、南汉、南唐一堆割据政权。对虎视眈眈的契丹,他没急着动手,而是在东北边境屯重兵,严防死守。
有赵匡胤在,辽国也没敢乱动。
宋太宗赵光义上台后,情况变了。他接着哥哥的活儿继续统一,979年御驾亲征灭了北汉——北汉是辽国的邻居,辽国自然不能坐视,派了几万人去救。可北宋当时正猛,把辽国援军打跑了,北汉也灭了。
灭了北汉,赵光义觉得不过瘾,转头就亲征辽国。两军在高粱河干了一仗,北宋被打败,赵光义自己还中了一箭,灰溜溜撤了,北伐就这么黄了。
986年,赵光义又派潘美、杨业、田重、曹彬、崔彦进五个大将,分东中西三路北伐辽国。西路和中路倒是挺顺,可主力东路军老吃败仗,没跟中、西路会合就被打回来了,西路和中路也只能跟着撤。西路主将杨业,就在撤退的时候战死了,挺可惜的。这次北伐又黄了。
打那以后,北宋基本就别想发起像样的北伐了,从进攻转防守。辽国可倒好,从防守转进攻,猛攻北宋。
1004年,萧太后和辽圣宗亲自带兵打到了宋朝境内。宋真宗在宰相寇准的死劝下,硬着头皮到澶州(现在濮阳)督战。北宋军队一看皇帝来了,士气大振,打败了辽军前锋,还射杀了辽军主将萧挞凛。
可宋真宗心里没底啊,明明形势一片大好,他却跟辽国签了“澶渊之盟”,每年得给辽国送30万银绢,当“岁币”。
签了盟约后,辽国跟开了挂似的,动不动就南征北战。一边收拾西夏,一边敲诈北宋。总之,手痒了就打西夏,没钱了就找北宋要钱。搞得西夏和北宋烦得要命,又拿辽国没办法。
所以开头那个问题:“被唐朝打得抬不起头的契丹,为啥到了宋朝就兴风作浪”?答案嘛,就在前面第二段,自己品品就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