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注释与赏析-菩萨蛮·何须急管吹云暝-南宋诗人高观国 (原文和注释)
高观国,菩萨蛮·何须急管吹云暝,下面趣历史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菩萨蛮·何须急管吹云暝宋朝高观国何须急管吹云暝,高寒滟滟开金饼,今夕不登楼,一年空过秋,桂花香雾冷,梧叶西风影,客醉倚河桥,清光...
今天来聊聊高观国的这首《菩萨蛮·何须急管吹云暝》。
菩萨蛮·何须急管吹云暝
宋朝 高观国
何须急管吹云暝,高寒滟滟开金饼。今夕不登楼,一年空过秋。
桂花香雾冷,梧叶西风影。客醉倚河桥,清光愁玉箫。

先瞅瞅词里的注释,不然有些词可能看不太懂。
“滟滟”嘛,就是光波摇摇晃晃的样子,挺生动的。还有“金饼”,这词有意思,古人喜欢用它形容圆月,杜甫、苏舜钦他们都这么写过,看着圆月金黄的,确实像块饼。说不定高观国写这词时,看着月亮还能联想到月饼呢,毕竟中秋嘛,月饼也是标配。还有那句“只在浮云最深处凭弦,试管一吹开”,跟词里“何须急管吹云暝”意思有点像,都是说不用急着赶云彩,月亮自己会出来的。
“桂花”这里,既是实写中秋的桂花香,也虚指月亮里的桂花树。杜甫写“香雾云鬟湿”,也是把月光和桂花香揉在一起写,没说破但韵味足。后面“客醉倚河桥”,明显化用了杜牧“二十四桥明月夜”的意境,用“急管”开头,“玉箫”结尾,都是借音乐来烘托气氛,不过一个是急切,一个是愁绪,反差挺大。
再说说这首词本身。中秋这题材,古代文人写烂了,但高观国这首还是写出了点新意。上片写等月亮的心情,“何须急管吹云暝”,开头就带着点小任性——别急着吹管子赶云彩嘛,月亮自己会升起来的。那种盼着月亮出来的急切,还有点小期待。“高寒滟滟开金饼”,月亮终于出来了,高高的,带着点寒意,光波摇曳,像块金灿灿的饼,这画面感一下子就出来了。然后“今夕不登楼,一年空过秋”,赶紧劝自己,也劝别人:今晚要是不登楼赏月,这一年秋天就白过了,多可惜,把中秋月的美夸到了极致,也为下片赏月做了铺垫。
下片写赏月,一句一个场景,绝了。“桂花香雾冷”,桂花被月光笼罩,秋露打湿,雾蒙蒙的,香是幽香,但带着凉意,实写是桂花,虚写能想到月亮里的广寒宫、嫦娥,一下子就飘起来了。“梧叶西风影”,没直接说月光,但写梧桐在西风里的影子,没有月光哪来的影子?西风一吹,梧桐叶动,影子也跟着晃,秋夜的静和月光的亮,全在这影子里了。最后“客醉倚河桥,清光愁玉箫”,一个“客”字,全词的调子就沉下来了。中秋团圆,他却在外头喝着酒,靠着河桥,看着清冷的月光,听着玉箫,能不愁吗?前面还盼着登楼赏月的热闹,最后落到一个人的愁绪,这种转折,像剥茧子一样,到最后才露出“愁”字,反而让人更揪心。
写愁不直说,先铺陈美景,最后轻轻一点,这种手法真高明。看着月亮越美,越觉得这个“客”的愁重,好像整个秋夜的月光都压在他身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