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为什么还要杀他-李善长都已经告老还乡了 (朱元璋为什么不立朱棣为皇位继承人)
很多人都不了解李善长和朱元璋,接下来跟着趣历史小编一起欣赏,有一说,朱元璋是为了让儿子,实际是长孙,继承皇位后能坐稳江山而扫清障碍,开国功臣能量和影响力都太大了,杀光了就后继无人,自己儿孙平安,赵构杀...
今天想聊聊朱元璋和李善长这事儿,可能很多人对他们俩的故事不太清楚,正好最近看到些资料,随便说说。
有种说法,朱元璋杀功臣,主要是为了让孙子朱允炆以后能坐稳皇位。你想啊,那些开国功臣,功劳太大,影响力也太广,留着说不定哪天就压不住小皇帝了。赵构当年杀岳飞,不是说过“非卿不忠,非朕不明”吗?估计老朱心里也这么嘀咕:“爱卿啊,不是你要谋反,是朕不得不狠。”说白了,就是有苦说不出,只能给你安个“莫须有”的罪名,对不住了哈。

不过仔细想想,这理由漏洞其实挺多的。李善长都70多了,老朱之前要杀他的意思已经很明显了,他真不怕死?还敢作死?说白了就是“欲加之罪,何患无辞”。老朱让史官写这些,就是想让大家觉得是功臣自己作死,他才不得已动手。你要不写?估计连史官都得杀。开国皇帝里,老朱嗜杀是出了名的,毕竟他出身太低,最怕别人知道他以前那些事,当了皇帝,恨不得把过去所有知情人都灭口,知道的越少越好。

说到底,人得有自知之明,打工就是打工,老板就是老板,别弄混了。有些人真不掂量自己,老板让他临时看几天店,他就真把自己当老板了,恨不得把公司当自己家。结果呢?老板能高兴吗?你都喧宾夺主了,还怎么混?历史上好多二把手、三把手都栽在这上头。刘伯温功劳比李善长大吧?开国封侯,也就相当于现在个少将,人家没怨言,该干嘛干嘛。但凡有点不满,老朱立马就能要他命。老朱知道刘伯温太厉害,留着不放心,想杀又找不到借口,愁得不行。最后还是刘伯温聪明,装病回老家,夹着尾巴当个闲人,躲过一劫,善终了。李善长就没这觉悟,最后全家跟着遭殃。

李善长要放到晚清,估计就是李鸿章那路货色——喜欢拉帮结派,搞什么淮西集团。精致利己主义者眼里只有自己,为了发财根本不管国家和老百姓死活。李鸿章这种人就盼着中央权威不行,这样他才能长袖善舞,谋取私利,哪管是不是卖国?他这种人背地里肯定给左宗棠使绊子,就想着自己一派独大,再勾结列强干掉左宗棠、胡雪岩,搞什么东南互保,削弱中央。看看历史就知道,左宗棠一死,中国丢了多少地,赔了多少钱,最后买单的不还是老百姓?

杀功臣这事儿,皇帝兔死狗烹,好像是个走不出的怪圈,就看狠不狠。大臣呢,居功自傲,不把皇权放眼里,也是个怪圈。所以杀与被杀,就像个魔咒,谁也绕不出来。冤不冤?真不好说。站在皇帝角度、大臣角度、老百姓角度,结论可能都不一样。要是太子朱标没死,老朱估计也不会杀那么多功臣。其他儿子镇不住场面,老朱在的时候,功臣还能压着;老朱一走,那些元老不得拉旗子自立?换你,你是不是也得杀干净?给孙子铺路啊!

你要是坐在朱元璋那个位置,你会怎么治理天下,稳住江山?当皇帝啊,驭人的本事太重要了,不然根本坐不稳。说实话,咱们一介平民,光站在自己角度评论历史,永远也看不明白帝王们的真实想法。朱元璋杀功臣,主要还是给孙子朱允炆铺路,但他偏偏忽略了那些手握实权的藩王,尤其是燕王朱棣。结果呢?没几年朱棣就发动靖难之役,把朱允炆赶跑了,自己开创了永乐盛世。这些功绩,朱允炆恐怕一辈子都做不到。

朱元璋是布衣出身,知道谁都能当皇帝,经历过穷苦,对老百姓其实挺有感情的。他特别恨官僚贪腐,但封建体制改不了,就只能靠杀。他当皇帝不是为了享乐,就想让天下暂时公平点。他之所以这么滥杀,可能跟个人素质有关。开国皇帝里,就他文化水平最低,光武帝、李世民、赵匡胤都是贵族出身,学识气度根本不是一个档次的。跟老朱类似的还有刘裕,也挺狠的,从他那会儿开始,对前朝皇室就是斩草除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