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三才子-明朝杨慎-解缙及徐渭三人通称 (杨慎和谁并称明代三才子)
明代三才子,是明朝杨慎、解缙及徐渭三人通称,纵观整个明代,以博学多才而论,三人最强,而后世学者以及官方认为,无论从博学才学和当时的影响力以及对中国文学的贡献,解缙最强,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
明代有三个公认的才子,杨慎、解缙、徐渭,个个都是大神级别的存在。要论博学多才,这仨在明代基本能排前三,不过后世学者和官方总爱掰头谁更强,最后多半票投给解缙——学问、影响力、对文学的贡献,他好像确实拔尖些。今天就随便聊聊这三位大佬。

先说杨慎。这哥们儿出身太硬了,他爹是东阁大学士杨廷和,妥妥的“官二代”,但人家是真有才,不是靠爹。从小聪明得不像话,11岁就能写诗,12岁模仿《古战场文》《过秦论》,把周围大人惊得直拍大腿。后来进京写了首《黄叶诗》,还被李东阳点赞。正德六年直接状元及第,进了翰林院。这人性格直,做事较真,修《武宗实录》时该写啥写啥,从不掺水。武宗偷偷跑出居庸关,他还敢上书拦着。世宗即位后他当经筵讲官,结果嘉靖三年因为“议大礼”忤逆了皇帝,被廷杖一顿,发配到云南,一待就是三十多年,最后死在那儿。
再唠解缙。他家也是书香门第,爷爷和爸爸都挺有学问,妈妈还通晓书史、音律,写得一手好小楷。解缙自己更厉害,洪武二十年参加江西乡试,直接拿了第一(解元),第二年会试第七,和他哥、妹夫一起中了进士,这一家子真是学霸聚集地。后来选为庶吉士,读中秘书。明成祖时期,进了文渊阁,升翰林学士,参与机务,还兼右春坊大学士,那时候朝廷的诏令文书,基本都出自他手。
最后是徐渭,就是后来大名鼎鼎的青藤先生徐文长。他字文长,号可太多了,天池山人、青藤居士、田水月……随便拎一个都响。徐渭从小也聪明,20岁考上秀才,但命不太好,后来连考八次乡试都没中,一辈子没在功名上得意过。年轻时候还挺有冲劲,觉得自己有才,爱出奇谋,聊起兵法来头头是道,还曾被浙闽总督胡宗宪招去当幕僚,帮着筹划抗倭的事。可惜命运多舛,一生郁郁不得志,反倒成就了他的艺术,诗、书、画、兵法样样精通,尤其是画,开了一派画风。
那这三位到底怎么排呢?大概就俩标准:书读得多不多,本事全不全。解缙是《永乐大典》的总编,学问大伙都认,博学第一。杨慎被贬云南后,天天闷头看书,号称“无书不读”,博览群书数他强。徐渭就是全才的代表,诗书画兵法,没有他不会的,玩得都挺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