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相是什么-柴氏家族在宋朝的地位真的很高吗 (真相是什么意思)
柴氏家族在宋朝的地位真的很高吗?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宋太祖赵匡胤从自己的义兄手中接过兵权,然后答应照顾周世宗留下的孤儿寡母,也就是自己的干儿子,...
柴家在宋朝到底啥地位?真有那么高吗?好多人好奇,今天就来唠唠这事儿。
赵匡胤他弟赵光义,那可不是个善茬,早就在哥手握兵权的时候,心里就活泛了。一看柴宗训还是个小屁孩,就撺掇着军里一批铁杆兄弟,在陈桥搞了场兵变,硬是把赵匡胤推上了皇位。
说赵匡胤是顺水推舟也行,说他早有预谋也行,反正这皇位是从柴宗训——他干儿子手里抢的。柴荣的老婆符太后是成年人,这时候肯定不能跟赵匡胤讲什么仁义道德,再委屈,为了自己和孩子的命,这哑巴亏也得咽下去。
以前的皇帝,谁不是混蛋里拔尖儿的?翻脸不认人那叫一个熟练!符太后怕自己这孤儿寡母在赵匡胤面前碍眼,也挺识趣的,说带着孩子去乡下住,那儿清净,孩子能好好长大,反正找了一堆说得过去的理由呗。
赵匡胤心里门儿清,老嫂子这话啥意思。他这人还算有点良心,没赶尽杀绝,毕竟对这孤儿寡母心里有愧——孩子以前可一口一个“干爹”叫着呢。所以他就派了点侍卫和下人,让符太后带着柴宗训去房州安家了。那时候柴宗训已经封了郑王,符太后也成了周太后。
要说赵匡胤厚道吧,他到底没动手杀了这最大的绊脚石;要说他不厚道吧,也说得过去。房州是啥地方?历史上可是出了名的流放地!所以说啊,人心隔肚皮,皇帝的肚皮,谁知道有几层厚呢。
到了房州后,可能是水土不服,也可能是日子过得憋屈,反正没几年,柴宗训才20岁,就“顺理成章”地没了——这话听着别扭,但确实挺合赵匡胤心意的,死翘翘了。同年,周太后(也就是符太后)也出家当尼姑,一直到死。这下赵匡胤心里那块大石头,总算彻底落地了。
说真的,从头到尾,这可怜的娘俩都没指责赵匡胤不厚道,可越是这样,赵匡胤反而越愧疚。想当初,柴荣拿国士之礼待他,他呢?抢了人家儿子的江山,还逼得人家老婆出家……反正就是这么个理儿。
所以到了晚年,赵匡胤就越发觉得对不住义兄柴荣了。为了弥补这愧疚,他在祖庙立了个密碑,第一条就是给柴家人的交代:柴家子孙要是犯了罪,不能用刑,看罪的大小,小罪就算了,大罪能免就免。就算犯了谋逆大罪,也只抓主犯,不能连坐,而且主犯只能在狱里赐死,不能拉到街上砍头。
这么一来,宋朝皇族对柴家的优待,基本拉满了。也难怪后来《水浒传》里写柴进,那势力简直是个小BUG,梁山好汉们有事儿就往柴进家躲,跟躲进游戏里的泉水里似的,安全得很!
当然,优待归优待,赵匡胤到底还是从柴荣手里抢了江山,这事实改不了。但自古以来成王败寇,谁也挑不出赵匡胤啥毛病。反正从皇帝的角度看,他能做到这样,也算是个稀罕的仁君了。你说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