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禧太后的一生-慈禧是如何从宫女走向权力的巅峰的 (慈禧太后的一生)
慈禧,1835年11月29日—1908年11月15日,即孝钦显皇后,叶赫那拉氏,咸丰帝的妃嫔,同治帝的生母,晚清重要政治人物,清朝晚期的实际统治者,1852年入宫,赐号兰贵人,清史稿记载懿贵人,,次年...
慈禧,叶赫那拉氏,1835年出生,1908年走的,活了73岁。她是咸丰帝的妃子,同治帝亲妈,但真正牛的是,她成了晚清实际说了算的人。
1852年进宫,封了个兰贵人(清史稿说一开始是懿贵人,可能记混了?),第二年升懿嫔;1856年生下咸丰唯一儿子载淳(就是后来的同治帝),升懿妃,次年又成懿贵妃;1861年咸丰死了,她和慈安太后两宫并尊,当上圣母皇太后,还得了个“慈禧”的徽号。后来联合慈安、恭亲王奕訢搞了辛酉政变,把顾命八大臣端了,自己掌权,搞了个“二宫垂帘,亲王议政”的局子,清朝暂时消停了点,叫同治中兴。1873年两宫太后撤帘不干了。
1875年同治挂了,她挑了侄子载湉当皇帝,年号光绪,两宫又垂帘;1881年慈安没了,1884年她搞“甲申易枢”把恭亲王撸了,开始独揽大权;1889年归政给光绪,自己躲颐和园享乐;1898年戊戌变法,光绪想搞事,慈禧直接发动政变,把光绪关起来,杀了六君子,又训政;1900年庚子国变后,搞了点新政,兵商学官法都改了改。
1908年光绪死了,慈禧选了三岁的溥仪当皇帝,当天自己被尊为太皇太后,第二天下午5点(未正三刻)在仪鸾殿咽气,葬菩陀峪定东陵。
生平
咸丰时期
咸丰二年(1852年)二月,17岁的叶赫那拉氏被选秀进宫,封兰贵人。
咸丰四年(1854年),19岁,升懿嫔。
咸丰六年(1856年)三月,生下咸丰唯一皇子载淳(同治帝),升懿妃。
咸丰七年(1857年)正月初,22岁,升懿贵妃。
咸丰帝身体一直不太好,那时候清朝也够呛,北边英法联军打进来,南边太平天国闹得欢,内忧外患,咸丰帝估计天天愁得睡不着。慈禧呢,字写得好,咸丰帝就让她帮忙批奏折,还让她发表意见,大臣们肯定不乐意啊,觉得女人家掺和朝政不像话。
同治时期
1860年,英法联军快打到北京了,慈禧跟着咸丰逃到热河。
1861年8月咸丰在热河死了,临死前留了八个顾命大臣(怡亲王载垣、郑亲王端华、景寿、肃顺、穆荫、匡源、杜翰、焦佑瀛)辅佐同治,还给了皇后和慈禧(管皇太子)各一枚印,想让他们互相制衡。
咸丰一死,小皇帝载淳即位,年号先叫“祺祥”。慈禧和慈安都当上皇太后。那八个顾命大臣想独揽大权,慈禧哪能受得了?她就联合在北京和谈的咸丰弟弟恭亲王奕訢,趁咸丰的灵柩回京,发动了辛酉政变,把那八个大臣要么杀了要么革了职。奕訢被封议政王。
1861年12月2日,改年号“同治”,两宫太后在养心殿垂帘听政。刚开始,奕訢帮她搞事情,整吏治,重用汉臣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他们,镇压了太平天国、捻军这些起义,清朝暂时稳住了。她还搞洋务运动,建工厂、练海军,军事实力有点起色,工商业也刚开始发展,这叫“同治中兴”。
同治十一年(1872年),载淳17岁,慈禧没办法给他选了皇后,第二年两宫撤帘。但同治亲政后还是甩不开慈禧。慈禧想修圆明园享乐,同治也想借机让太后搬出宫自己干,但当时穷得叮当响,圆明园又破得厉害,修起来费老鼻子钱了,同治非要修,还把反对的王公大臣全撸了,慈禧最后出面给拦下了。
光绪时期
1875年1月,同治病死了。慈禧立了她侄子兼外甥4岁的载湉当皇帝,年号“光绪”,两宫又垂帘。
1865年到1870年,阿古柏侵占新疆大部分地区;1871年,沙俄占了伊犁。1875年,慈禧听左宗棠的,派兵收新疆,1878年打下来了;1881年跟俄国谈判,拿回伊犁大部分地方。
1881年4月8日,慈安太后突然死了,45岁,官方说脑溢血,民间都说是慈禧害的。
1883年到1885年,中法战争打起来,两边互有输赢,但慈禧的政府却想着“趁打赢赶紧停”,跟法国签了《中法新约》,法国反倒占了便宜。
1884年4月8日,慈禧搞“甲申易枢”,把恭亲王奕訢他们军机处全换了,自己开始独裁。
1889年2月,光绪大婚,名义上亲政,慈禧又训政了好几年,朝里大事还是得她点头,“光绪对太后特恭敬,朝廷大事,必须请示了才能办。”
1894年,醇亲王为慈禧60大寿,想“在颐和园办庆典,学康熙乾隆那会儿,从宫里到园子,路上搭彩棚、摆道场,好好热闹热闹”。挪了海军经费修颐和园、布置景点,收了不少贡品。
正好这一年,日本打起了甲午战争。光绪主战,慈禧也说“不能示弱”。但有人提出停修颐和园、停办景点,把钱当军费,慈禧火了,说“今天让我不高兴的,我也让他一辈子别高兴”。后来清军在朝鲜输得一塌糊涂,北洋水师在黄海也吃了个大败仗。为了不影响自己六十大寿,慈禧想让洋人调停赶紧结束战争,支持李鸿章避战求和,找各种理由打压光绪的主战派。
形势越来越紧张,朝野压力太大,慈禧没法再折腾,缩减了生日庆典规模。金州、大连丢了,旅顺快顶不住了,慈禧在紫禁城宁寿宫过了60岁生日。
第二年2月7日,威海卫日舰和炮台夹攻刘公岛,北洋水师全军覆没。海陆都输了,慈禧他们主和派赶紧求和。3月派李鸿章去日本求饶,4月17日签了《马关条约》,中国不要朝鲜宗主权,赔2亿两白银,割辽东半岛(后来俄德法干涉,用3000万两赎回)、台湾、澎湖列岛,开四个通商口岸,允许日本开矿设厂。
甲午战败后,列强抢中国更狠了。资产阶级搞戊戌变法想救国,慈禧想强国又怕光绪借变法脱离她控制,开始说支持,后来把军权、人事权都抓自己手里。
1898年6月光绪发“明定国是上谕”搞变法,触动了满洲贵族和封建官僚的利益,他们拼命反对。后来听说光绪想围园杀后、杀荣禄,慈禧直接发动戊戌政变,把光绪关起来,杀了谭嗣同等六人。
晚年训政
戊戌政变后,北方闹起义和团,慈禧一开始想剿,但剿来剿去没剿掉,义和团反而进了北京。慈禧想剿抚并用,区别对待,列强却非要清政府彻底剿灭,还不管清政府同意不同意,硬调兵进京。慈禧一直对洋人有气,就想着用义和团对付列强,对列强宣战(其实没发正式诏书)。这招遭到刘坤一、张之洞等地方督抚反对,他们搞“东南互保”,不跟慈禧玩。慈禧一方面让各省准备打仗,继续用义和团围攻使馆、打八国联军;另一方面又让荣禄去使馆慰问各国使臣,给各国元首写信求“排难解纷”,还把李鸿章调来直隶,准备谈判。但八国联军没停手。
1900年8月14日,八国联军打进北京;凌晨攻东华门,慈禧带着光绪、皇后他们跑西安,让奕劻、李鸿章跟列强谈判,把锅甩给义和团,下令“痛剿义和团”。1901年2月14日批准《议和大纲》,还说“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
9月7日跟11个帝国主义国家签了《辛丑条约》,按当时人口赔4.5亿两白银,39年赔9.8亿两,惩办主战官员,拆大沽到北京炮台。同年10月6日,慈禧带几万人、3000辆行李车从西安出发,走三个月,1902年1月8日回北京。
为了保住统治,慈禧想洗洗自己守旧无能的锅,在“西狩”期间搞“新政”,经济、军事、教育、官制都改了改。
1904年日俄战争打起来,战场就在中国东北,慈禧宣布中立,结果日本赢了。国内人觉得君主立宪比专制强,要求搞宪改;革命运动也越来越火。慈禧为了保命,装模作样要立宪。1905年派五大臣出国考察,1906年说预备立宪,1908年颁布《钦定宪法大纲》,照德国日本抄的,维护皇帝“君上大权”。
1908年,慈禧通过照片外交,美国总统罗斯福退了庚子赔款一千多万美元,用于留美;后来英、法、比利时这些国家也退了,总共退了海关银三亿两左右,对办教育有点用,这得承认。
1908年11月14日,光绪死了,没儿子,慈禧让醇亲王载沣当摄政王,他儿子溥仪当皇帝,年号宣统,慈禧被尊太皇太后。
1908年11月15日17点,慈禧在中南海仪鸾殿死了,享年74岁。临终前说:“以后女人不能干政,这跟本朝家法不符,必须严管。尤其不能让太监乱来,明朝的事就是教训!”
宣统元年(1909年)十月,葬河北遵化菩陀峪定东陵,徽号“慈禧端佑康颐昭豫庄诚寿恭钦献崇熙太皇太后”,谥号“孝钦慈禧端佑康颐昭豫庄诚寿恭钦献崇熙配天兴圣显皇后”,简称“孝钦显皇后”,谥号22字,比清朝开国皇后和本朝孝德、孝贞皇后都长,清朝乃至历代皇后里最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