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历史趣闻 > 正文

揭秘驴在宋朝的地位有多高-驴在宋朝有多重要 (宋朝驴子)

在我们的印象中,古代历史上那无数次大大小小的冷兵器战争中,战马是决定战争胜利的重要砝码,一般来说,拥有一支强大机动的骑兵队伍,是每一支军队所期望的,感兴趣的读者和趣历史小编一起来看看吧,但在我国的历史...

admin

古代打仗,冷兵器时代里,战马那可是硬通货,谁家骑兵强,谁就占大便宜。不过历史上有个朝代,偏偏跟杠上了,马不够,那就上驴——没错,就是赵匡胤建的大宋。

赵匡胤这人,出身军人家庭,年轻时一身功夫,《宋史》说他“漫游无所遇,舍襄阳僧寺...”说白了就是年轻时没方向,到处晃荡,到襄阳没钱住店,住进了庙里。庙里有个百岁老和尚,俩人聊了一晚上,老和尚指着北边说:“往北走,能建功立业。”

第二天要走,老和尚不仅给了他钱,还把庙里唯一一头驴给了他当脚力。后来赵匡胤骑着这头驴投奔了后汉的郭威,嘿,运气来了挡不住,一路立战功,最后陈桥兵变,黄袍加身,当上了大宋天子。

这么看,宋朝还没开始,赵匡胤就跟驴绑一块儿了。有人问,老和尚为啥送驴不送马呢?其实吧,宋朝虽然占了中原,但大西北那些能养好马的地方,人家没拿到手啊。

历史告诉我们,西北的马才是正经战马,可北宋南宋两朝,那些地方都不在手里。没北方草原,好马来源就断了,再加上中原养马成本太高,北宋军队长期缺马。直接导致禁军主力是步兵,所谓的骑兵里,十个人里有三四个都没马骑。反观北方游牧民族,骑兵为主,一人还带两三匹马换着骑,宋朝打不过人家,不奇怪。

马除了打仗,还是古代重要交通工具。马不够,驴就顶上了。驴体温比马低,消耗小,吃得只有马的六成。虽然没马高,步幅小但频率高,一天也能跑近百里。关键是耐力好,一天不饿也没事。宋朝直接管的德州、关中,都是好驴产地。

沈括在《梦溪笔谈》里写,打仗时一匹马驮一石五粮,一头驴驮一石,也就是说三头驴跟两匹马拉的东西差不多,但驴吃得只有马的一半。这性价比,绝了。

太平兴国四年,宋太宗赵光义打下北汉,又想打幽州(今北京),夺回“燕云十六州”。结果幽州没攻下,辽国援兵来了,耶律休哥带兵佯败诱敌,在高粱河(今北京西直门那儿)把宋军主力打崩了。赵光义大败,骑着驴车跑了百里,跑到涿州。堂堂天子“御驾亲征”,最后成了“骑驴逃命”,这反差也绝了。驴又给赵家带了次好运,简直是北宋吉祥物。

驴在宋朝故事可太多了,比如“包公审驴”。汴京城外有个农民王五,靠驴运木炭、柴草赚钱。有天他进城卖炭,回来一看,驴还在,但变瘦了,被人调包了!王五没找着换驴的,直接把驴告到开封府。包公升堂,王五说:“大人,我的驴放城外,回来就变这样了。”包公一拍惊堂木:“这驴太不像话!关起来饿三天,再审。”

揭秘驴在宋朝的地位有多高-驴在宋朝有多重要 (宋朝驴子)(图1)

三天后,大堂上挤满了人。包公把驴牵上来问:“你知错没?”驴不说话。“打四十大板!”打完,包公说:“放了它,爱去哪去哪。”饿坏了又挨打的驴,撒丫子就跑,跑得贼快。王五、衙役、围观群众跟着追,跑了十几里,进了一户人家,嘿,王五的好驴正拴在那儿呢,偷驴的人找到了。

宋仁宗庆历年间打西夏,一次征调五万头驴往前线运粮。这些驴运完粮,紧急情况下还能当军粮,不影响战斗力。民间也流行吃驴肉,翰林学士宋祁跟欧阳修修《唐书》,在洛阳友人那儿住了几天,天天吃驴肉,最后吃上头了,把自己代步的驴都杀了吃了!这位“红杏尚书”总得回去吧?只能再租一头驴。当时汴京的官员,上班都骑驴,王安石变法失败后,不也骑着驴溜达散心嘛。

驴在宋朝,故事可真不少。宋朝没占着西北好马场,不像汉唐元清那样马多,没办法,只能把驴当“替补战马”了。


上一篇: 真相是什么-为何蒙古会做到-金国没有灭掉宋朝 (真相是什么意思) 下一篇:宋朝最奇葩的太子-因放火最后被废为庶人 (宋朝最奇葩的官职)
  • 历史趣闻
  • 收藏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