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周小皇帝柴宗训有没有被杀-身为后周大臣的赵匡胤是如何篡位的 (后周柴皇后爱情)
柴宗训,953年9月14日―973年4月6日,即后周恭帝,959年—960年在位,,后周世宗柴荣第四子,五代时期后周最后一位皇帝,籍贯邢州尧山,今邢台市,,广顺三年八月初四日,953年9月14日,出生...
柴宗训,953年9月14日生,973年4月6日走,也就是后周最后一位皇帝,后周世宗柴荣的小儿子。老家是邢州尧山,也就是现在邢台那块儿,广顺三年八月初四在澶州府第出生的。

显德六年(959年)六月,柴荣突然没了,柴宗训第二天就在灵柩前登基,那年他才六岁,还是个奶娃娃,朝政自然得靠范质、王溥这些老臣撑着。可小皇帝在位没多久,大家就发现不对劲了——人心浮动,谣言满天飞,都盯着一个人:赵匡胤。有忠臣急得直跳脚,说这赵匡胤不能掌禁军了,得先下手为强把他干掉。结果呢?柴宗训就改任赵匡胤为归德军节度使,跟没改似的。

这时候,赵匡胤和他那帮心腹可没闲着。柴荣死后半年,禁军高层大换血,全是赵匡胤的人。殿前司那边,空缺的殿前副都点检让慕容延钊顶了,这人是赵匡胤发小儿,铁得跟一个人似的;殿前都虞侯又塞了王审琦,也是赵匡胤的“布衣故交”。加上原本就当殿前都指挥使的石守信,整个殿前司从上到下都是赵家军。侍卫司那边呢?韩令坤在外头驻守,京城只剩个副都指挥使韩通,孤家寡人一个,根本不是赵匡胤的对手。

显德七年(960年)正月初一,后周君臣正磕头拜年呢,突然接到战报:辽和北汉联手打过来了!大臣们当时就懵了,小皇帝赶紧让赵匡胤带兵去挡。赵匡胤接到命令,二话不说,第二天就带着兵出城了,弟弟赵匡义和谋士赵普也跟着。当天下午到陈桥驿,离开封几十里地,晚上扎营歇脚。士兵们倒头就睡,将领们却聚在一块嘀咕。有人说:“皇上才多大啊?咱们豁出命打仗,将来谁知道功劳?不如拥立赵点检当皇帝得了!”大伙一听,都拍手赞成,赶紧推个人去跟赵匡义、赵普说。那人话还没说完,将领们已经冲进来了,亮着刀喊:“定好了,非请点检即位不可!”赵匡义、赵普心里乐开了花,嘴上却让大家稳住,别乱,还偷偷派郭延斌回京城给石守信、王审琦递话,让他们看好城门。
没多久,军营里全传开了。士兵们全起来了,吵吵嚷嚷涌到赵匡住的驿馆,一直等到天快亮。

晚上,赵匡胤装得跟没事人似的,喝得烂醉,倒头就睡。结果天刚蒙蒙亮,外面就吵吵嚷嚷的,一群人闯进来,不由分说给他套了件黄袍,跪在地上就喊“万岁”。赵匡胤还装模作样地问:“你们真听我的?”将士们齐声喊“听!”,他立马下命令:进城后不许动太后、小皇帝,不许欺负大臣,不准抢仓库,听话的有赏,不听话的砍头。到了汴京,石守信、王审琦里应外合,没费劲就拿下了京城。就王彦升杀韩通那事儿办得蠢,把和平演变弄成了血腥政变,赵匡胤后来一直记恨他,让他一辈子没当上节度使。

赵匡胤见范质、王溥那场戏也挺逗。早朝还没散,范质抓住王溥的手直哆嗦:“仓促派将,是我们错了!”手指都快把王溥掐出血了,王溥大气不敢出。赵匡胤来了,假惺惺地说:“世宗对我恩重如山,现在被将士逼到这份上,你们说咋办?”范质没吭声,旁边一个将领直接吼起来:“我们没有主子了,今天必须请点检当天子!”范质、王溥吓得赶紧跪下。

然后就是禅让仪式,人都齐了,诏书却没有。翰林承旨陶谷从袖子里掏出一份,就这么用了。赵匡胤登基,因为他当过归德军节度使,治所在宋州,国号就叫“宋”,定都东京,也就是现在开封,历史上叫北宋,他就是宋太祖。

赵匡胤当皇帝后,在石碑上留了三条遗训,有一条是:柴家子孙有罪也不能杀,就算谋反,也只能在狱里赐死,不能当众砍头,还不能连累家人。宋朝后来的皇帝基本都守着这个规矩,从柴家子孙跟着宋朝一起完蛋,还有新旧党争里失势的官员没被杀,过几年可能又回来了,就能看出来。
赵匡胤受禅后,降柴宗训为郑王,符太后为周太后。后来柴宗训母子被赶到房州,北宋开宝六年(973年)死的,才20岁,谥号“恭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