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人虽为宋朝皇室-最后兵败不知所踪-却在北方领导义军抗金多年 (此人指的是谁)
靖康二年,公元1127年,,金国东、西两路大军合围北宋都城东京,宋钦宗赴金营议和被扣押并废去帝号,金军在东京大肆搜刮后,将徽钦二帝掳走,一同被掳走的还有宗室、官员、宫人、工匠等10万余人,北宋灭亡,史...

电视剧《精忠岳飞》宋钦宗形象
这个人就是信王赵榛,他是宋徽宗第18个儿子(也有说是第15子的,资料有点小分歧),生于大观四年(公元1110年),第二年就被封福国公,宣和七年加开府仪同三司,封平阳郡王,靖康元年(1126年)又当上庆阳、昭化军节度使,封信王。 靖康那会儿,赵榛才17岁,跟着父兄一块儿被金军往北拉。北返路上,金军走到庆源府(今河北赵县)地界,赵榛靠着亲信帮忙,居然从金军眼皮子底下溜了,跑到真定府,隐姓埋名,对外说自己姓梁。(皇弟信王榛既亡去,更称梁氏子) 当时河东、河北的老百姓实在受不了金军的烧杀抢掠,纷纷拉起队伍抗金,其中最出名的,就是太行山的“八字军”和“五马山义军”。

骁勇善战的金军
靖康元年金军打下真定府后,宋朝有个叫赵邦杰的武翼大夫,在庆源府五马山扎下大本营,组织了支“五马山义军”。后来有个被俘的宋朝将领马扩从金军那儿逃回来,投奔了五马山义军,和赵邦杰一起带队伍。 马扩和赵邦杰听说信王赵榛逃了,正躲在民间,赶紧派人把他请到山寨,直接推他当首领。然后打着信王的旗号号召天下抗金,河东、河北的百姓和抗金义军一听,纷纷响应,没过多久,五马山义军就发展到十几万人,成了北方最硬的一支抗金力量。(两河忠义闻风响应,变旗榜者数十万人) 靖康二年五月,康王赵构在南京应天府(今河南商丘)登基当了皇帝,年号建炎,六月又让宗泽当东京留守。 宗泽到任后,整顿部队,安抚百姓,剿灭土匪,还积极联络和支援两河义军,一起抗金。 建炎元年(公元1127年)十二月,金军分三路又大举南侵,这是南宋建立后金军第一次打过来,金军想拿中路军和东路军一部分,合起来再啃下东京这块硬骨头。

三路金军开头挺顺,连下好几座城,但南宋军民在宗泽指挥下,死命扛住了。将领王宣在滑州把东路金军打退,让他们合攻东京的泡汤了;翟进、翟兴兄弟俩在洛阳、驴道堰、龙门等地把中路金军揍了一顿;李彦仙带着义军把西路金军打跑,还收复了陕州。 宋军正面硬刚的同时,两河抗金义军也到处抄金军后路,金军前头打不顺,后头还老起火,三路大军只好撤回北方,宋军趁机收复了不少失地。 金军这回南侵,跟前两次比,简直差远了。南宋军民经过这一仗,不光不怕金军了,还摸清了他们的毛病。有人还总结了金军的五个弱点,叫“五易杀”,挺有意思的: 连年打仗太辛苦,容易杀; 马一倒就爬不起来,容易杀; 孤军深入后援不上,容易杀; 身上带太多金银财宝,容易杀; 光会虚张声势吓唬人,容易杀! 打退金军后,宗泽琢磨着北伐,收复失地。信王赵榛派马扩去东京和宗泽商量北伐的事,结果宋高宗早跑到扬州去了,奏章递上去,压根没回音。 建炎二年四月,马揣着信王赵榛的密信去扬州见宋高宗,请求朝廷支持北伐。宰相黄潜善和汪伯彦一口咬定密信是假的,信王是冒充的。宋高宗认识信王笔迹,当场就任命信王为河北兵马都元帅,马扩当元帅府马步军都总管。(帝识其字,即有是命) 马扩离开扬州前,宋高宗允许他过了黄河后可以“便宜行事”(自己看着办),还给了点兵马、武器和粮草。但黄潜善和汪伯彦还是死咬着信王是假的,只给马扩些散兵游勇,还偷偷下令让他去查信王,听各地帅臣的指挥。(乃以乌合之兵付扩,且密授朝旨,使讥察之) 马扩知道黄、汪俩人把宋高宗给的“便宜行事”权力给废了,走到大名府,干脆不走了,这也让他躲过了五马山寨后来的大难。

电视剧《精忠岳飞》宗泽(左)形象
宗泽急啊,连着给宋高宗上书,让他赶紧回东京坐镇,鼓舞士气,收复失地,结果奏章全石沉大海。 宋高宗怕宗泽和信王“勾结”起来,拥立威望极高的信王当皇帝,威胁自己的位置,就派郭仲荀去当东京副留守,监视宗泽。 宗泽连上二十四道奏章,都没回音,气得病倒了,天天念叨“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建炎二年七月十二日,宗泽连喊三声“过河”就没了,享年七十岁! 宗泽这可是能扭转乾坤的英雄,当东京留守才半年,就带着军民跟巅峰期的金军打了个有来有回,要是老天多给他几年,历史说不定真得改写! 宗泽一死,杜充接替东京留守。这家伙一上任,不光不搞北伐了,还断了和两河义军的联系,金军这下能集中兵力镇压义军,一个个全给打败了。 信王赵榛的五马山义军被金军团团围住,水源还被断了。九月,山寨被攻破,赵榛换了衣服想突围,结果就再也没人知道他跑哪儿去了。(诸寨无井,汲水于涧,为敌断涧道,诸寨遂陷)

电视剧《精忠岳飞》宋高宗形象
没过多久,马扩也被金军打败,逃回南宋,建炎三年还上书骂朝廷:“信王从金军那儿逃出来,聚集忠义之士,手底下几十万壮丁,天天盼着朝廷派兵支援,结果你们听信谗言,不让渡河,反而让金军拉壮丁南下,先破了大名、东平,一点防备没有,让金军大肆祸害,这太失策了……”结果被朝廷给罢官了。 关于信王赵榛的事,还有个说法:他其实被掳到金国了,天眷二年(公元1139年)在那边病死的,之前在五马山抗金的,是个叫赵恭的冒充的。 不管五马山抗金的赵榛是真宗室还是假冒的,在国家危难的时候能站出来打金军,那就是真英雄!“信王赵榛”这四个字,注定得载入史册,让后人敬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