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修连中两元-为何刘娥却不让他当状元呢 (欧阳修全集连处士)
唐宋八大家中的欧阳修,欧阳修是连中两元,意气风发的少年才子,欧阳修离连中三元,就只差临门一脚,可是因为刘娥的反对,使得欧阳修落榜了,刘娥为什么不让欧阳修当状元呢?文豪欧阳修的科举之路宋代大文豪欧阳修的...
唐宋八大家里的欧阳修,年轻时可是连中两元的意气才子,离连中三元就差最后一步了。结果呢?被刘太后给拦住了,没当上状元。这到底为啥?

文豪欧阳修的科举路,那叫一个坎坷。宋仁宗天圣元年,17岁第一次考,没考上,连榜都没上。天圣四年再考,还是没中。两次落榜,这小伙子本来挺自负的,这下更放飞自我了,整天在东京城里泡酒楼、逛柳巷。
后来啊,太后刘娥和吕夷简聊天,说到主考官晏殊想让仁宗点欧阳修当状元。结果刘娥直接念了欧阳修写的一首“艳曲”,吕夷简一听,顿时哑口无言了。
欧阳修的《醉蓬莱·见羞容敛翠》:“见羞容敛翠,嫩脸匀红,素腰袅娜。红药阑边,恼不教伊过。半掩娇羞,语声低颤,问道有人知么。强整罗裙,偷回波眼,佯行佯坐。更问假如,事还成后,乱了云鬟,被娘猜破。我且归家,你而今休呵。更为娘行,有些针线,诮未曾收啰。却待更阑,庭花影下,重来则个。”
这首词说白了,就是写男女幽会,还商量着怎么撒谎骗过娘,好以后再见面。现在看好像没啥,但在礼教严的宋代,这词可太“俗”了,甚至带点“色情”味儿,跟《诗经》里乐而不淫的《关雎》比,差了十万八千里。
直到天圣七年春天,欧阳修第三次考科举。这次有胥偃保举,在开封府国子监考,秋天又参加解试,广文馆试、国学解试全是第一,成了监元和解元。第二年礼部省试又拿第一,成了省元。这下可算是一帆风顺了,眼看就要连中三元。
这样的词曲,正出自这位连中两元的少年才子之手。
太后刘娥的良苦用心
那时候宋仁宗长大了,和刘太后暗中较着劲,想自己亲政,改革朝政。晏殊作为仁宗亲信,想点欧阳修当状元,仁宗也觉得他文采好,政见合心意。眼看就要圆满了,结果刘太后一掺和,变了天。
原来刘太后的侍卫任守忠,因为宫女抄录欧阳修的词责罚了宫女,这事被仁宗知道了。第二天议状元的时候,吕夷简就跳出来,说不能选欧阳修。仁宗虽然不乐意,但最后还是点了王拱辰当状元,欧阳修排第十四,二甲进士及第。
难道就因为刘娥讨厌欧阳修?其实不是。刘太后看出了仁宗想当明君、改革政治的心思。改革嘛,得用自己人,上下齐心才行。可欧阳修写过这种“低俗”词,以后要是用了他,那些反对改革的大臣肯定会拿这事做文章,攻击欧阳修,进而拖垮仁宗的改革。
刘太后就是怕以后仁宗亲政时,欧阳修成了被攻击的靶子,让改革功亏一篑。这其实是她的良苦用心。后来仁宗也明白了,加上晏殊和吕夷简他们之间也有点小矛盾,仁宗就亲自下旨,让王拱辰当状元,欧阳修成了第十四名,二甲进士及第。这既是刘太后对仁宗的保护,也是仁宗对欧阳修的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