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历史趣闻 > 正文

刘娥死后-为何宋仁宗就把郭皇后废了呢 (刘娥最后拿到遗诏了吗)

仁宗一出生,刘娥便将其从李氏手中夺走,与关系亲近的后妃杨氏一同抚养,仁宗至大婚前,都与刘娥住在一个宫内,受刘娥关照甚多,刘娥是如何教育的宋仁宗的呢?比如在吃的方面,为了保护仁宗饮食安全,刘娥禁止虾蟹海...

admin
仁宗一落地,就被刘娥从李那儿抱走,跟杨氏一起养着。大婚前,这俩人一直住一个宫里,刘娥对他的照顾那叫一个细致。问题是,刘娥到底是怎么教仁宗的? 吃的方面,刘娥管得特严,怕他吃坏肚子,虾蟹海鲜这些一律不让“进御”。后来她垂帘听政,还让杨太妃跟仁宗一块儿吃饭,说是“保佑扶持”,照顾得那叫一个周到。有学者觉得,仁宗能当那么久的皇帝,小时候吃得好、身体棒,肯定有关系。 教育上,刘娥更是严得不行。仁宗刚即位,刘娥就挑了几个近臣给他讲儒家经典。宋初平天下时收的那些宝贝,都藏在奉宸库里,仁宗想瞅瞅,刘太后非得挑个黄道吉日才开库,摆个香案拜一拜,跟他说创业多难,这些宝贝都是那些割据的家伙没德行才丢的,让他以此为戒,那语气,吓得旁边太监都冒冷汗。日常处理政事,刘娥也老指点他,帮着他。 仁宗对刘娥也特孝顺,大年初一,他非得领着大臣先给刘娥拜寿,再去接受朝拜,意思就是“您最重要”。 可仁宗长大了,对刘娥老攥着权不撒手就不乐意了,尤其是婚事上她瞎掺和,心里头那点怨气就藏不住了。 1024年,刘娥亲自挑了平卢军节度使郭崇的孙女郭氏当皇后。仁宗当时看中的,是跟郭后一块儿进宫的张美的曾孙女,还有王蒙正的女儿。可刘娥死活不同意,说王氏“太妖艳了,怕对年轻皇上不利”,就把王氏嫁给了自己侄子刘从德;张氏呢,她觉得“豪门大族,以后可能掺和朝政”,所以宁愿选个“家门败落”的郭氏。 刘娥这么选,有她的算盘。她是当政治家来考虑的,选个没那么多背景的皇后,自己垂帘听政更稳当,以后仁宗亲政也没人掣肘。可仁宗那时候年轻,心里头对爱情有幻想,他是按自己喜好来。俩人想法不一样,能不掰扯吗? 结果仁宗一直不喜欢郭氏,俩人关系越来越冷,郭氏仗着刘娥撑腰,又娇又蛮,把后宫搞得乌烟瘴气。等刘娥一死,仁宗没人管了,专宠尚氏和杨氏,郭氏不乐意,没少抱怨。最后废后的导火索,就是一巴掌。有次尚氏在仁宗跟前说难听话,郭氏忍不住,起身就给了她一巴掌。仁宗上去拉架,郭氏手一歪,扇到仁宗脖子上了。仁宗当时就炸了,动了废后的念头。 废后这事儿,既是家事也是国事。仁宗不光跟大臣解释,还怕别人不信,把脖子上的爪痕露出来给大家看。到1033年10月,郭氏真被废了,诏书说她“自愿入道”,封个静妃、玉京冲妙仙师,赐名清悟,搬去长宁宫。这时候离刘娥去世才7个月。 就一巴掌,仁宗真至于非废后不可吗?当然不是。 仁宗确实不喜欢郭氏,但废后,更多的是跟刘娥较劲。他憋屈了刘娥11年的专权,还有她那些越界的事儿;更让他恼火的是,刘娥一直瞒着他生母是谁。最让他不爽的是,刘娥死的时候还留了道遗诏,说军国大事让杨太后(就是杨太妃)裁处。有大臣当场反对,说“皇上都成年了,该亲政了,哪能再让太后掌权啊?”仁宗顺水推舟,把遗诏里这句话给删了。 刘娥三月份死的,四月份仁宗就开始亲政,大手笔把刘娥用的宰相吕夷简给罢了,贬了她那些亲戚,还把之前被刘娥撵走的官员(比如范仲淹他们)都提拔上来。这年七月废后,不过是收拾刘娥势力的一环而已。 废后的事儿还没完,没多久,跟郭氏不对付的尚氏、杨氏俩美人也被赶出宫了。郭氏被废后,这俩人更得宠了,晚上老陪仁宗睡觉,仁宗身体都熬坏了,好几天吃不下饭,满朝大臣都怪这俩女人。杨太后也急得直劝,仁宗舍不得。可内侍阎文应天天在他耳边磨,仁宗烦了,点点头。文应马上叫了辆毡车来,俩人哭着不想走,文应上去就扇她们脸,骂“宫婢还废话什么!”硬是把她们塞上车拉走了。

比如在吃的方面,为了保护仁宗饮食安全,刘娥禁止虾蟹海物“进御”;垂帘听政后,刘娥还令杨太妃与仁宗同饮食,“保佑扶持,恩意勤备”。有学者认为,宋仁宗能成为宋代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与其幼年的健康饮食不无关系。

刘娥死后-为何宋仁宗就把郭皇后废了呢 (刘娥最后拿到遗诏了吗)(图1)

在教育方面,刘娥非常严厉。

宋仁宗刚刚即位,刘娥便挑选近臣给宋仁宗讲读儒家经典,宋初平定各割据势力时,把得到的宝物都藏在奉宸库,仁宗想去看看,刘太后“择日开库,设香案而拜”,告诫宋仁宗创业艰难,这些宝物都是割据诸国失德而不能所有,要以此为诫,“词色严厉,中官皆恐惧流汗”。而在日常政务处理上,刘娥对仁宗也多有提点、帮助。

仁宗对刘娥也颇尽孝道,大年初一,他非要率群臣先为刘娥上寿,再去接受朝拜,以示尊敬。

但仁宗年岁稍长,开始对专权的刘娥不满,尤其是在其婚事上的横加干涉,让他对刘娥心生怨怼。

刘娥死后-为何宋仁宗就把郭皇后废了呢 (刘娥最后拿到遗诏了吗)(图1)

1024年,刘娥亲自选定平卢军节度使、赠中书令郭崇的孙女郭氏为皇后。当时仁宗看中的却是与郭后同时入宫的骁骑卫上将军张美的曾孙女,以及王蒙正的女儿。对这两个人选,刘娥却竭力反对。

她的理由是,王氏“妖艳太甚,恐不利于少主”,遂指定将王氏嫁给自己的侄子刘从德。至于张氏,她认为其出身于豪门贵族,“庶免他日或挠圣政”。所以她宁愿选择“家门敝落”的郭氏。

刘娥这么选,有她的道理。她是站在政治家的角度去选的。这里有私心,即选用这样一位皇后,没有更多势力牵扯,更利于自己长期垂帘听政,为仁宗着想,为他日后亲政也有帮助。但问题是,宋仁宗年少,对感情充满憧憬,他是站在个人的角度去选的。冲突就在所难免。

对于郭氏,仁宗一直不喜欢,所以婚后两人关系日益疏淡,而郭氏则依仗刘娥,娇蛮善妒,把持后宫。等到刘娥薨逝,仁宗无人掣肘,偏宠宫人杨氏、尚氏,便引来郭氏不少怨言。

废后的导火索是一巴掌。一次,尚氏在皇帝面前“出不逊语”,侵犯到了皇后;皇后不能忍,“起批其颊”,起身刷了她一巴掌,皇帝去救,皇后“误批上颈”,“上大怒,有废后意”。

废后即是家事也是国事,为废除这个皇后,仁宗除了向大臣解释理由之外,还不怕丢脸,将爪痕露出来给大臣们看。到1033年10月,郭氏被废,“诏称皇后以无子愿入道,特封为静妃、玉京冲妙仙师,赐名清悟,别居长宁宫”。此时离刘娥薨逝不过7个月。

一个巴掌就能让宋仁宗坚定地要求废后吗?当然不是。

仁宗的确不喜欢刘娥指定的这个郭氏,但他废后更是针对刘娥。他不满刘娥11年来的专政和种种僭越;更不满刘娥隐瞒其生母真相。

最让仁宗不满的是,刘娥薨逝时还有遗诏:军国大事与太后内中裁处。有臣子当场反对,说:皇帝已经成人,今始亲政,“岂宜使女后相继称制乎?”宋仁宗顺水推舟,删去遗诏中的这句话。这里的杨太后即杨太妃,刘娥死后被尊为太后。

对刘娥势力的清算早在废后之前已经开始。三月刘娥薨逝,四月仁宗亲政,他大手笔罢掉了刘娥所用的宰相、保守派吕夷简,贬黜刘娥的姻亲,重用刘娥罢黜的官员,革新派范仲淹等人都在此时得到升擢,这年七月废后,不过是反刘娥的其中一个事项罢了。

废后事件还没有结束,不久,与郭氏不睦的尚氏、杨氏二女也被驱逐出宫:

郭后既废,尚、杨二关人益有宠,每夕侍上寝,上体为之弊,或累日不进食,中外忧惧,皆归罪二美人。杨太后亟以为言,上未能去。入内都知阎文应早暮侍上,言之不已,上不胜其烦,乃颔之。文应即命毡车载二美人出,二美人泣涕……不肯行,文应搏其颊,骂曰:“宫婢尚何言!”驱使登车。


上一篇: 仁-最当得起-历史上先后有六位仁宗皇帝-的皇帝为何是宋仁宗 下一篇:宋仁宗的童年是怎样的-两位母亲是如何对他的 (宋仁宗的童年简介)
  • 历史趣闻
  • 收藏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