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让刘娥垂帘听政十几年却不称帝-敢于直谏的官员不少 (刘娥垂帘了吗)
中国历史上,直言敢谏的官员不少,宋朝太后刘娥执政时期也有这样一位直臣,正是因为他,刘娥才垂帘听政十几年,却不称帝,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鲁宗道是安徽亳州人,家境贫穷,父母...
中国历史上,直言敢谏的官员不少。宋朝太后刘娥执政时就有这么一位直臣,就因为他,刘娥才能垂帘听政十几年,却始终没称帝。

鲁宗道是安徽亳州人,家里穷,父母走得早,从小跟着外祖父过。考中进士后,先当濠州定远尉,后来又做了海盐县令,数年后改任歙州军事判官。
看他的履历,跟大多数人差不多,平平无奇。直到公元1017年,因为一次“喝酒”的事儿,鲁宗道被宋真宗看上了,提拔成右正言谏章,专门纠察百官,还能直接跟皇帝说实话,这时候他已经52岁了。
公元1022年,宋真宗病危,临走前告诉皇后刘娥一定要重用鲁宗道,让他当托孤大臣。真宗这时候还想着用鲁宗道,不光因为他忠心正直,更想用他来制衡刘娥。
真宗一走,刘娥按遗训给鲁宗道封了左谕德、龙图阁直学士,直接提拔成副宰相。百官对鲁宗道挺怵头,给他送了个外号叫“鱼头宰相”。
为啥呢?一是他姓鲁,“鲁”字跟“鱼”沾点边;二是他这人说话办事硬得像鱼头,煮不熟、嚼不烂。鲁宗道之所以被后世夸,主要就是因为他硬刚刘娥,护住了正统,尤其这三件事最出名。
刘娥掌权后,有人想拍马屁,提议给她家修七庙。要知道,自古以来只有皇帝才能给上七代先祖修庙祭祀,刘娥本来没这个资格。但她也没直接拒绝,拿到朝堂上商量,明眼人都知道这是试探,可没人敢吭声。
鲁宗道站出来说:“要是立了刘氏七庙,以后的皇帝怎么办?”史书里记载,“若立刘氏七庙,如嗣君何?”
有一年,皇帝和太后一块儿去慈孝寺烧香,有个难题:到底皇帝先走还是太后先走?礼部官员最后定了调子,太后先行,毕竟刘娥大权在握,皇帝就是个摆设。
鲁宗道听说这事儿立马赶过来,让皇帝的车先走,还痛骂礼部官员,说“妇有三从,在家从父,出嫁从夫,夫死从子,这是妇人之道”。最后太后只能让皇帝的车先走,史书里记,“太后遂命辇后乘舆。”
开封府尹程琳献了幅《武后临朝图》,朝野都震动了。刘娥一看挺高兴,因为她跟武则太挺像:都是家里不咋地,年轻时嫁人,最后都当上皇后;皇帝都身体弱,不得不她出来管事;皇帝死后,她都以太后身份垂帘听政,就是武则天比她多走了一步。
刘娥想看看大臣们啥态度,早朝时拿出《武后临朝图》,问“唐武后何如主”?群臣又哑火了,没人敢接话。
鲁宗道站出来说:“武后是大唐罪人,差点毁了唐朝江山!”史书里写,“唐之罪人也,几危社稷”。刘娥心里清楚,鲁宗道在,她就没法再往前走。公元1029年,鲁宗道病了,63岁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