岑参写这首诗的用意是什么-唐诗与高适薛据同登慈恩寺浮图如何鉴赏 (岑参写这首诗怎么读)
与高适薛据同登慈恩寺浮图,唐代岑参,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塔势如涌出,孤高耸天宫,登临出世界,磴道盘虚空,突兀压神州,峥嵘如鬼工,四角碍白日,七层摩苍穹,下窥指高鸟,俯听...
岑参这首《与高适薛据同登慈恩寺浮图》,写登塔的壮观,也藏着点心事。
塔势如涌出,孤高耸天宫。
登临出世界,磴道盘虚空。
突兀压神州,峥嵘如鬼工。
四角碍白日,七层摩苍穹。
下窥指高鸟,俯听闻惊风。
连山若波涛,奔凑似朝东。(凑 一作:走;似 一作:如)
青槐夹驰道,宫馆何玲珑。(馆 一作:观)
秋色从西来,苍然满关中。
五陵北原上,万古青濛濛。
净理了可悟,胜因夙所宗。
誓将挂冠去,觉道资无穷。
开头“塔势如涌出,孤高耸天宫”,自下往上看,塔像是从地底突然冒出来的,直戳天宫,“涌”字用得绝,一下子塔就活了,不是死的一座建筑,倒像是有生命的,孤孤高高地立在那儿,看着就让人心里发紧。
再往下看,“登临出世界,磴道盘虚空”,爬台阶的时候,感觉自己好像走出了人间,石阶弯弯曲曲盘在半空,像是要通到天上去。这时候再看塔,突然就压在眼前,太险峻了,简直不像是人盖的,倒像是鬼斧神工,这塔不光是高,还透着一股子精妙劲儿。
再往上爬到顶,“四角碍白日,七层摩苍穹”,塔的四个角好像都要挡住太阳了,七层楼高的塔尖都快碰到天了。低头往下看,平时飞得老高的鸟,现在就在指头下面;平时呼呼的风,听着也就在脚底下。这要是站在地上,鸟风都是高处的,现在倒成了低处的,塔这高度,绝了。
接下来八句,东南西北的景色挨个儿写。东边是“连山若波涛,奔凑似朝东”,山连着山,像波浪一样往东涌;南边“青槐夹驰道,宫馆何玲珑”,大道两旁都是青槐树,宫殿楼阁盖得真好看;西边“秋色从西来,苍然满关中”,秋风从西边刮过来,整个关中都是一片苍茫;北边“五陵北原上,万古青濛濛”,渭水北边那几座大汉皇帝的陵墓,多少年了,还是青苍苍的。当年那些皇帝多威风啊,现在也就这样了。诗人看着这些景,从壮丽到苍凉,心里头肯定不是滋味,怕是也看出了大唐由盛转衰的苗头吧。
最后四句,“净理了可悟,胜因夙所宗。誓将挂冠去,觉道资无穷。”这时候岑参估计是心里烦,想辞官去学佛。为啥呢?高仙芝打大食输了,唐玄宗老了越来越糊涂,朝里外戚宦官乱搞,安禄山他们又在旁边磨磨唧唧想造反,整个朝廷乌烟瘴气。诗人看着这“苍然满关中”,心里能不憋屈嘛?觉得佛家说的清净理儿能让人想明白,自己平时也信这个,干脆学古人辞官,去追寻那无穷的佛法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