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商隐将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怎么样-晚唐诗人李商隐简介
晚唐诗人李商隐对唐朝的文学贡献颇丰,李商隐生平经历怎么样?晚唐时期的李商隐结局怎么样?李商隐是怎么死的?李商隐历史评价怎么样?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李商隐简介,李商隐,约...
晚唐诗人李商隐,对唐朝文学贡献不小。他这辈子过得咋样?结局又如何?怎么死的?历史上大家咋评价他?咱今天就随便聊聊。
李商隐(约813年-约858年),晚唐著名诗人,字义山,号玉溪生,又号樊南生,祖籍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后来家搬到了荥阳(今河南荥阳市)。唐文宗开成二年(837年),他考中了进士,当过秘书省校书郎、弘农尉这些小官。可惜卷入了“牛李党争”的政治漩涡,一辈子被排挤,过得挺憋屈。唐宣宗大中末年(约858年),他在郑县病故,葬在了老家怀州雍店(今沁阳山王庄镇)的清化北山下。

李商隐是晚唐,甚至整个唐代,都不多见的特别讲究诗美的诗人。他写诗厉害,骈文也写得好,和杜牧合称“小李杜”,跟温庭筠并称“温李”。他的诗构思新奇,风格华丽,尤其那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挺动人,传得挺广。不过有些诗太隐晦,迷迷糊糊的,不好懂,所以有句话说“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就是说大家都爱他的诗,就是没人能真正讲明白。
李商隐自称和唐朝皇族是同宗。后来有人考证,说是唐代皇族的远房宗室,但没官方证明,这关系远得很,没啥实际好处。他老在诗文章里提这事儿,也没帮他啥。他家往上数,有记载的高祖李涉,当过最大的官是美原县令;曾祖李叔恒,做过安阳县尉;祖父李俌,当过邢州录事参军;父亲李嗣,在李商隐出生时是获嘉县令(今河南新乡获嘉县)。李商隐10岁左右,父亲在浙江幕府去世,他和母亲、弟妹回了河南老家,日子过得挺紧巴,得靠亲戚接济。他是长子,得撑起家,后来还提过少年时帮人抄书、舂米挣钱贴补家用。
早年的穷苦日子,对他的性格和想法影响挺大。一方面,他盼着早点当官,光宗耀祖。他也确实努力扛起了家里的责任,比如给母亲守孝时,把寄葬各地的亲人灵柩都迁回了荥阳。有人觉得这除了宗法思想,也是因为从小孤苦,家道中落,更看重骨肉之情。另一方面,早年的经历让他变得忧郁、敏感、清高,这些不光诗里能看出来,他仕途坎坷也跟这有关。
李商隐的启蒙老师可能是他父亲,影响最大的,是回老家后遇到的一个同族叔父。这叔父上过太学,但没当过官,一辈子隐居。李商隐说,这叔父在经学、小学、古文、书法上都挺厉害,对他特别器重。受他影响,李商隐“能为古文,不喜偶对”。大概16岁时,他写了两篇好文章(《才论》《圣论》,现在找不到了),挺受一些士大夫赏识,里面就有当时的天平军节度使令狐楚。
令狐楚是李商隐求学路上另一个重要的人,他自己是骈体文高手,很欣赏李商隐的才华,不仅教他写骈文,还资助他家,让他跟自己家子弟玩。在令狐楚帮助下,李商隐的骈文进步很快,他挺有信心,想靠这个走仕途。当时(大和四年,公元830年)他写的《谢书》里,就表达了感激和踌躇满志:“微意何曾有一毫,空携笔砚奉龙韬。自蒙夜半传书后,不羡王祥有佩刀。”
李商隐考中进士那一年(开成二年,837年)年底,令狐楚病了去世。他帮着处理后事没多久,就去了泾原节度使王茂元那儿,在泾州(今甘肃泾县北部)当幕僚。王茂元很欣赏他,还把女儿嫁给了他。可这婚事把他卷进了“牛李党争”。王茂元跟李德裕关系好,属于“李党”;令狐楚父子是“牛党”。这么一来,大家就说他背叛了刚去世的恩师。李商隐很快就为此付出了代价。唐代考中进士不一定能当官,还得过吏部的考试。开成三年(838年)春天,他参加授官考试,复审时被刷下来了。这让他晚了一年当上正式官。但他不后悔娶王茂元的女儿王晏媄,两人感情挺好,王氏在他眼里是位秀丽温和体贴的妻子。

开成四年(839年),李商隐又考授官,通过了,当上了秘书省校书郎,虽然官小,但有发展机会。没多久,被调到弘农(今河南灵宝)当县尉。县尉和校书郎品级差不多,但离权力中心远,以后发展肯定受影响。他在弘农当官不顺,因为给死囚犯减刑(“活狱”)被上司陕虢观察使孙责难。孙估计对他挺不留情面,他觉得很屈辱,受不了,请长假辞职了(写了个《任弘农尉献州刺史乞假归京》)。巧的是,孙简刚被调走,接任的姚合缓和了气氛,劝他留下。但他没心情干了,不久(开成五年,839年)又辞职,获批了。
大中元年三月,李商隐告别家人,跟着郑亚出发,走了俩月左右,到了离京城五千多里外的南方。郑亚这次南迁,是牛党清洗计划的一部分。李商隐主动跟一个被贬的官员走,说明他同情李德裕一党,另一方面也觉得升迁没希望了。在桂林不到一年,郑亚又被贬成循州刺史,李商隐也失业了。
大中二年秋,他回到长安。据说他落魄时,给故友令狐绹(已经掌权)写信求助,但被拒绝了,只能自己考了个盩厔县尉的小官。讽刺的是,10年前他也当过差不多的官(弘农县尉)。盩厔尉没当多久,又被调回京城。这跟大中元年他在秘书省的情况很像:官小,前途渺茫,挺落寞的,盼着点变化。
大中三年九月,李商隐得到武宁军节度使卢弘止的邀请,去了徐州。卢弘止有能力,也欣赏他。如果仕途顺利,他可能还有机会。可惜他跟着卢弘止才一年多,后者大中五年春天就病死了。他又得找活儿。大中五年,他另一大打击是妻子王氏春夏间病逝了。从他的诗文看,两人感情很好。这位出身富贵家庭的女性,多年尽心照顾家庭,支持他。李商隐常年在外,聚少离多,估计对妻子挺愧疚;仕途坎坷更让他觉得对不起她。
家里出这么大事,李商隐没时间难过。这年秋天,西川节度使柳仲郢邀请他,希望他去四川任职。他接受了参军的职位,简单安排家里事后,十一月就入川了。
他在四川梓州幕府待了四年,大部分时间都郁郁寡欢。他一度对佛教特感兴趣,跟当地僧人交往,捐钱印佛经,甚至想过出家。梓幕生活是他宦游中最平淡稳定的时期,但他已经没心气儿追求仕途了。大中九年,柳仲郢被调回京城,给李商隐安排了个盐铁推官的职位,官品低但待遇不错。他干了两三年,罢职后回老家闲居。大中十三年秋冬,李商隐在家乡病故了。

晚唐诗歌在前辈光芒下整体不行,李商隐却把唐诗推上了又一个高峰,是晚唐著名诗人,和杜牧齐名,合称“小李杜”。他还跟李贺、李白合称“三李”,跟温庭筠并称“温李”,跟段成式、温庭筠风格像,三人都排行十六,叫“三十六体”。
唐代白居易特欣赏李商隐的文章,说:“我死后,能当他爹都行。”后晋《旧唐书》里评价:“商隐能为古文,不喜偶对……博学强记,下笔不能自休,尤善为诔奠之辞……与太原温庭筠、南郡段成式齐名,时号‘三十六’。文思清丽,庭筠过之。而俱无持操,恃才诡激,为当涂者所薄。名宦不进,坎壈终身。”
金元时元好问感叹:“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元代辛文房:“商隐工诗,为文瑰迈奇古……及従楚学,俪偶长短,而繁缛过之……每属缀,多检阅书册,左右鳞次,号‘獭祭鱼’。而旨能感人……后评者谓其诗‘如百宝流苏,千丝铁网,绮密瑰妍,要非适用之具’……商隐文自成一格,后学者重之,谓‘西昆体’也。”
清朝吴乔:“于李、杜后,能别开生路,自成一家者,唯李义山一人。”纪晓岚《四库总目提要》说《无题》诗里有寄托的、有写艳情的、有跑题的,不能都当美人香草解。清朝贺裳《载酒园诗话》“魏晋以降,多工赋体,义山犹存比兴。”当代苏缨、毛晓雯在《多情却被无情恼:李商隐诗传》里说,东坡“多情却被无情恼”这句,正好能概括李商隐一生。多情的人本来就易自伤,还要在无情的世界里找情的归处,最后觉得世界辜负了自己。这话对李商隐来说一点不矫情,毕竟他所有的委屈都该有——这个世界,当真辜负了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