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宦官乱政之风严重-嘉靖朝为何除外 (明朝宦官乱政最厉害的的事)
今天趣历史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明朝的文章,欢迎阅读哦~在许多关于明朝的历史剧中,宦官时常以弄权、恶毒、祸国殃民的形象出现,如,江山风雨情,里的魏忠贤、,大明王朝惊变录,里的王振等,但在明朝,有这么...
说起明朝的宦官,大家脑子里可能立马跳出那些坏得流油的形象——电视剧里魏忠贤、王振之流,专权祸国,简直让人恨得牙痒痒。但明朝还真有一段时期,宦官们突然“乖巧”起来,不搞幺蛾子,反而恭恭敬敬。比如李芳,史书说他“以能持正”;救了海瑞的黄锦,权势不小,也“不敢大肆”。这个时期,就是嘉靖皇帝在位的时候。

后来顾炎武聊明朝政治时,就引用过崇祯朝蒋德璟的话,说世宗皇帝果断裁减宦官,后来的皇上剪除逆党,也算跟他有一拼。《明史》也提过,嘉靖朝宦祸少,因为世宗见过正德年间的宦官作乱,即位后对身边宦官管得严,有罪直接打死,甚至陈尸示众。像张佐、黄锦这些兴王府的老人,虽然掌着司礼监、东厂,但都老实巴交,不敢乱来。世宗还把天下镇守内臣、管京营仓场的全撤了,四十多年没再设,所以宦官的势力,就数嘉靖朝最小。
正德年间的刘瑾,那可是个狠角色,跟“八虎”一起把持朝政,权势大到被称为“立皇帝”,最后被杨一清和张永联手扳倒,凌迟处死。但正德皇帝突然驾崩时,内阁还没完全站稳脚跟,杨廷和这些大臣还得看宦官脸色。杨廷和后来写回忆录,提到当时让谷大用去迎新君,自己心里不情愿,但怕惹麻烦,不敢吭声。
新皇帝登基,文臣和宦官的旧账肯定要算。世宗一上来就把“八虎”里的张忠发配充军,谷大用、丘聚降职去南京守陵。魏彬这种宠宦,先让他改个官,等大臣弹劾他附和刘瑾,才让他回家。其他几个宦官,不是被审就是被革职,一顿收拾。正德那批人倒了,空出来的位置被兴王府的宦官顶上,麦福、黄锦、张佐这些人,成了嘉靖朝宦官的中坚。
不过世宗也不是对所有宦官都严,比如崔文,他会拍马屁,投世宗所好,喜欢道教就提议设斋醮。大臣们弹劾他八十八次,世宗都不听,还把弹劾他的人贬职。为啥?因为大礼议正打得火热,世宗需要拉拢人,不想节外生枝。等大礼议结束,皇权稳了,崔文还不收敛,世宗就翻脸了,直接收拾他。
无论是世宗自己,还是张璁、杨一清这些文臣,都不想让宦官成祸害,得从制度上改。最关键的,就是裁掉镇守中官。这职位是永乐帝发明的,派宦官到地方监视官员、搜刮“土特产”。后来越来越过分,成了地方“土皇帝”,正德年间还参与叛乱。杨廷和这些老臣说这是“祖宗成法”,不能改,但张璁、桂萼这些新文臣劝世宗裁撤。嘉靖初年,林希元、张翀他们纷纷上疏说镇守中官的坏话,张璁他们还用密疏给世宗打气。一开始小打小闹,等大礼议胜利,世宗权力稳了,嘉靖八年开始大刀阔斧裁撤,天下人都拍手叫好。
内库也得整顿。内库存着各地抄来的赃款,正德年间宦官贪得厉害,刘保每月下库拿东西跟拿自家的一样。世宗即位后开始查,嘉靖八年让科道官查内库账目,还派人监督地方输送物资。另外,他还搞“密疏常态化”,给张璁他们银图,允许直接密报,绕过宦官的“批红”,让他们没机会插手。
宦官的庄田也得管。之前几任皇帝乱赏,宦官们占了不少庄田,动不动几百上千顷,还侵占民田。世宗即位后,没收了不少宦官庄田,能还民的还民,分给贫民。
世宗这一套组合拳下来,宦官群体被打压得够呛,就连兴王府出来的也不敢造次。像《大明王朝1566》里的黄锦,历史上是世宗发小,官大到司礼监兼东厂,还是“和谐少事”,不敢乱来。等世宗一死,新皇帝纵容,宦官们又作妖了,陈洪、孟冲这些人,搞奇技淫巧,花国家的钱跟流水似的。
翻看嘉靖史料,还能找到不少宦官干人事儿的记录,比如王翱写诗,黄锦重建广通寺,李朗捐钱造藏经殿。有些宦官还挺正直,像张佐,世宗想看内库宝物,他跪下说“有册籍可查,不必亲阅”,怕皇帝看了想敛财。南京守门太监高刚,仰慕海瑞林润,还写了副对联夸他们:“海无波涛,海瑞之功不浅;林有梁栋,林润之泽居多。”
嘉靖朝的宦官状况,有两个关键节点。第一个是嘉靖七年,《明伦大典》修完,世宗在大礼议上赢了,宦官制度改革也真有突破了——镇守中官裁了,庄田没收了,这时候政治最有朝气,宦官也最“安静”,张璁、桂萼、杨一清、夏言他们功不可没。第二个是嘉靖二十七年,夏言被严嵩害死。夏言压着宦官,严嵩却巴结他们,世宗后来也怠惰了,对宦官的约束就松了。宦官封荫越来越多,兴邸旧部根深蒂固,但好在嘉靖的权宦还知道分寸,像麦福,世宗夸他“恭勤端慎”,黄锦有小贪小贿也不敢放肆。

唯一一次大整顿是因为庚戌之变。俺达打过来,京城守军里全是宦官的关系户,战斗力渣,被俺达烧杀抢掠八天。世宗大怒,杀了兵部尚书丁汝夔,废了十二团营,改三大营,还废了宦官管军营的制度。但这时候政治风气已经不行了,宦官们虽然还忠顺,但跟权臣一起贪,世宗只要他们忠心,贪点小钱也就睁只眼闭只眼。
不过想想这些太监,也挺可怜的。杨金水说“宫里就是家”,没根没靠,一辈子活在宫墙里,忠顺皇帝或许是他们唯一的“活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