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名将曲端-最后却蒙冤惨死-威慑西北数年 (南宋名将曲端有后吗)
嗨又和大家见面了,今天趣历史小编带来了一篇关于曲端的文章,希望你们喜欢,绍兴,古称越州,公元1131年宋高宗赵构在,流窜,于江南之时,来到越州,心情大好,认为大宋江山有了收复的可能,于是改年号为绍兴,...
今天聊聊南宋一个有点可惜的名将——曲端,可能大家对他没岳飞那么熟,但他的故事也挺唏嘘的。
绍兴,古称越州,公元1131年宋高宗赵构在“流窜”于江南的时候,跑到越州,心情突然好了,觉得大宋好像有希望了,就改年号为“绍兴”,越州也跟着改名叫绍兴。这个年号用了三十二年,这期间南宋死了两位名将,岳飞是一个,另一个就是今天要说的曲端。
曲端这人,手下有俩猛将,吴玠、吴璘兄弟,这俩人后来挺出名,但当初就是曲端麾下的。结果呢,吴玠后来撺掇张浚,把曲端给弄进大狱,直接害死了他。
曲端是南宋初期镇守西北的大将,在西北威风了好几年,最后却被吴玠、王庶,还有上司张浚联手坑了,死得冤枉。
史书上对曲端的死,就简单提了八个字:心胸狭隘,刚愎自负。可问题是,曲端真就这么差劲吗?他到底怎么把上司和部下都得罪光的?
得从他家说起。曲端生在北宋末年,他爸当过北宋的左班殿直,结果曲端才三岁,他爸就在一场大战里死了,曲端靠着这“将门之后”的身份,混了个“三班借职”。
三班借职虽然是北宋军里最低的职级,但相当于将门子弟的“标配”。同样是“中兴四将”,刘光世这种出身高贵的,一出生就有这职级;张俊、岳飞这种草根,得在军里摸爬滚打好几年才混到。
公元1126年,就是靖康耻那会儿,西夏趁北宋西北军(西军)主力去勤王,跑来打泾原路。朝廷让李庠带队防守,李庠把留守的西北军都拉上去了,曲端也在里面。这一仗曲端打得特别漂亮,立了大功,后来成了抗西夏前线的指挥官,把西夏军队揍得够呛。
第二年十二月,金国大将完颜娄室带着人打进关中,一个月就占了长安和凤翔府。曲端一边整顿军队准备打仗,一边收留逃难的百姓,给他们找地方住。到了1128年二月,金军打曲端镇守的泾原路,曲端亲自带人把金军打跑了,给义军收复长安、凤翔创造了条件。
不过曲端这人吧,军事才能是真没得说,但性格上有个大毛病——太傲,谁也看不起,上级的话基本不听,这也为他后来的悲剧埋下了祸根。
1128年六月,宋高宗让王庶当龙图阁侍制,节制陕西所有兵马,也就是陕西的老大,曲端也得听他的。可曲端这脾气,压根瞧不上王庶,不愿意被这个“空降”的上司管着。
金军听说陕西宋军将帅不和,赶紧派大军来打。王庶硬着头皮带兵迎战,还几次写信求曲端出兵,曲端找各种理由拖着。王庶没曲端这战斗力最强的部队支援,一路被打败。没多久,金军主力打延安,王庶拼命撑着,几次向曲端求援,曲端带着部队驻扎在淳化(现在咸阳淳化县),直接对王庶的公文当没看见,延安就这么丢了。
后来宋高宗派张浚来当川陕宣抚使,接管了陕西兵马。1129年初,十万金军打陕州,守将李彦仙顶了一年,顶不住了,向张浚求救。张浚让曲端去救,曲端呢,因为嫉妒李彦仙的军功,死活不肯去。张浚没办法,只能自己带为数不多的兵去救,结果路断了没赶到。陕州城破,李彦仙身负重伤,跟金军巷战到最后战死。从这以后,张浚跟曲端算是结死梁子了。

李彦仙死后,金军对陕西宋军步步紧逼。曲端派部将吴玠去打金军,还承诺随时支援。结果吴玠跟金军死磕的时候,曲端为了保存实力,根本没出兵。战后吴玠不仅没得到奖励,还被曲端扣了个“不服调度”的帽子,俩人彻底闹掰,成了死对头。
同年,金军想拿下陕西全境,准备从富平打过来,打算一举消灭陕西宋军。曲端分析了一下敌我情况,建议放弃富平这大平原,退守山区,用地形拖住金军骑兵,慢慢打。张浚觉得他这是消极避战,非不听,把陕西宋军主力全拉出来,在富平和金军决战,结果就是富平之战大败。
战败后,陕西大将大多被贬,曲端直接被夺了兵权,罢官了。没多久,张浚想重新用曲端稳定军心,可这时候吴玠和王庶跟张浚说,曲端要是官复原职,更看不起张浚这个宣抚使了,手下的泾原军更难管。
张浚想想曲端之前干的那些事,后背发凉,就让王庶找曲端写过的诗,诬陷他“妄议朝政”(典型的文字狱)。张浚趁机把曲端下狱,派了跟曲端有仇的康随去审讯,结果康随把曲端活活折磨致死……